《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学毕业论文(8)
2014-08-08 02:48
导读:第四个,我想讲一讲,谁是诗词曲第一高手。“第一高手”是借用武侠小说的话。小说里谁的诗写的最好呢?这是一个不能说死的问题,就像你问李白好还
第四个,我想讲一讲,谁是诗词曲第一高手。“第一高手”是借用武侠小说的话。小说里谁的诗写的最好呢?这是一个不能说死的问题,就像你问李白好还是杜甫好?这是不易评出高低的。通常认为,林黛玉大概是第一,因为她的判词里有“咏絮才”之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就是用谢道韫的典故,就指诗作的好。但是书中具体描写时,属于顶尖高手的有三个,哪三个?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可以说是写诗歌的三女杰。唐代有“初唐四杰”,这里是三个女杰。其实还有一位,你要算四杰也行,不过这个人,平常不参加大家作诗,也没有参加诗社,但是她这方面很有才能,谁呀?妙玉。她是出家人,所以我们没把她算在内,她作诗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她会作诗。因为有一次,晚上,她在水边走,听到水边有两个人在那里联句。一个林黛玉,一个史湘云。一直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出来打断了,“别再写了,这个已经非常好了,再写下去也太悲凉了。”后来她把这个诗稿自己给续完。她从夜静到早上天明,第二天光明重来,按这个意思把诗写完,写得很不错,可见,她是会作诗的。作者也偶尔给她露一下峥嵘,但我们一般来讲,不把她和三个人放在一起。
钗黛湘三个人作诗可以说各有千秋。如果把大家一起作诗当作比赛的话,她们每个人都拿过冠军,都有一块金牌。第一次,海棠诗社作诗,压倒群芳的是史湘云,不过史湘云还是后来的,她没有到之前,大家评的最好的是薛宝钗同林黛玉。薛宝钗有两句诗,的确写得不错:“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白海棠是很白的,所以说它“淡”。这话合辩证法,艳,不一定红的才算艳,淡到极点,白的,才感觉到花更艳。这也符合薛宝钗的气质。她为人就做得非常的淡,非常淡里表现她的出色,即艳。后面“愁多焉得玉无痕”以玉来比白海棠,白海棠像玉一样,上面有露水,就像眼泪一样,你愁多了,当然也要有泪痕了。脂砚斋说,这话有点像讽刺二玉:贾宝玉同林黛玉,两个人愁太多了,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还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写得不错。林黛玉写得非常灵巧,她聪明机巧,写白海棠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你看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就是写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又用梅花的精神来比它,用“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她的巧。但这两句诗是借势的。宋代卢梅坡有诗,写到雪同梅花的比较说:“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起雪来,没有雪白,比雪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比起梅花来,梅花有一段香,雪没有。最后,雪同梅到底哪一个好,高下难分。这同林黛玉写的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启发。这种不叫抄袭,叫借势。就是活学前人好的地方,能够借他的“势”。但是,迟到的史湘云又作了两首,众人大加赞赏。诗语言非常,清新洒脱。比如“也宜墙角也宜盆。”大家都用“盆”字韵,我觉得这句就是随口讲出来的,说这花好,种在盆里好看,种在墙角也好看,这很像她的人生态度。在家里,她父母死后,人家待她不好,过得很苦,她也能适应,到贾府来了后,换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她也合适。一个人随处都能适应,这个意思放进去了。还有“自是霜娥偏爱冷”,“霜娥”是神女,是“青女”,管霜雪的,这里来比白海棠,但脂评说“不脱自己将来形状”,这就是谶语式的。史湘云后来的婚姻在人家看来是非常美满,丈夫也长得漂亮,有才有貌,忽然之间婚姻破裂了,一直到老,变成牛郎织女了,“白首双星”,到白头,都成为牛郎织女。“双星”不是指一般的成对夫妻,而是牛郎织女星的特别称呼。这种似谶式的句子还有“花因喜洁难寻偶”,脂评曾经说“湘云是自爱所误”。这个我们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看不到曹雪芹原来是怎么写的,反正他们夫妻两个是分开的。现在有文章说,她的丈夫卫若兰怀疑史湘云和贾宝玉有关系,金麒麟从哪里来的呀?一下子两个人的关系就分开了。还有别的猜测,我们不去管,反正她是自爱的。所以,用“喜洁难寻偶”这种话来讲。但脂砚斋认为,就诗论诗,写的最好的是那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我不知道在座的人,喜不喜欢写诗词,我看了这句也觉得写得真好。清初李玉写过一个
戏剧叫《一捧雪》,但那是形容一个玉杯,白玉的杯子像一捧雪一样,她这里拿来形容白海棠,既然讲雪就是在冬天,但白海棠开在秋天,秋阴之下是没有雪的,所以要用“何方”,哪里来的雪呀?这就说得很好,“秋阴捧出何方雪”所以脂砚斋说“压倒群芳,在此一句”,脂砚斋也懂诗的,把其他诗压倒,这个是根本,不是光弄巧,直接描写白海棠用一捧雪,把它分开就是“捧出”,什么地方捧出?还能表示惊讶。那么史湘云第一,她获金牌了。史湘云的花名签也抽到了海棠。上题“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苏东坡的海棠诗。人家开她玩笑,“不是夜深花睡去,是石凉花睡去”,说他醉卧芍药裀。你看海棠花同她有某种联系,所以让她得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