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尔雅》在注释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学毕业(4)
2015-07-09 01:11
导读:“蒹葭采采”,毛传:“苍苍,盛也。”“萋萋犹苍苍也。”“采采犹萋萋也。”其中,“苍苍”、“萋萋” 、“采采”在一首诗中三处出现,其意义是
“蒹葭采采”,毛传:“苍苍,盛也。”“萋萋犹苍苍也。”“采采犹萋萋也。”其中,“苍苍”、“萋萋”
、“采采”在一首诗中三处出现,其意义是表现“蒹葭”的“盛貌”。毛氏采用这种“递释”方法,很简洁地
说明了这些意思。
4、一词数释,即一个词有多个解释。
这种释义方式的形成是由词义的具体性决定的,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甚至在同一
句中需要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如《尔雅·释诂》:“wú?⑥、庞,大也。”又:“wú?⑥、庞,有也。
”这种同字之下的不同解释之间常有义同或义近的关系。郝懿行《尔雅义疏》指出:“‘wú?⑥、庞’既训
‘大’,又训‘有’者,‘有’、‘大’义近,故复为‘有’。‘有’之为言‘又’也,亦言‘富’也。《易
·杂卦》云:‘大、有,众也。’‘有’与‘大’皆丰厚之意,故其义相成矣。”运用《尔雅》的这种注
释古书,常常更能明了原书及其作者的旨趣,使解释更贴切、更合理。
5、反释,即用反义词来解释。
这种释义方式是郭璞通过对《尔雅》的而最先发现的。如《尔雅·释诂》:“治、肆、古,故也。”
又:“肆、故,今也。”郭璞注:“‘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
’,此义相反而兼通者。”由于词义的引申或字的借用,形成一字一词多义,甚至其几个义项中出现“义兼正
反”。当然,一旦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有一方面的意义了。
6、定义式的说解,即义界。
这一释义方式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去阐述字义、词义的界限。它在《尔雅》中被广泛。如《尔雅·释
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义界的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事物的种属、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形状、颜色、数量、形制、大小、情态、声音、质地、材料、用途、产地、相关时间等各方面下定义,设立界
说。《尔雅》编排井然有序,可见作者是下了精心加工、改造制作功夫的。《尔雅》为注释学的产生奠定了初
步的基础,当是毋庸置疑的。
三
《尔雅》通过有系统地汇总古注,不仅成为后人阅读古书的津梁,而且为后人注释、翻译古书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成为注释之学的工具,同时也是辞书的鼻祖,开了“雅学”的先河。
关于《尔雅》的功用,历代颂词不绝于书。晋代郭璞《尔雅注·序》说得最为淋漓尽致:“夫《尔雅》者
,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辞,辨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
者之潭奥,擒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1、《尔雅》是阅读先秦文籍的“阶路”。
注释学研究始终不渝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如何更好地注释古书,使其文辞晓畅且贴近古人原旨,从而
使古籍得到有效的整理,让今人吸取其精华,弘扬其优良传统,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建设。《尔雅》正是通过
对注释实践的研究,把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的、系统的整理,为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
先秦古籍提供了“金钥匙”。如:《释诂》是“博举古人之语而以今语释之”[(26)];《释言》是“约
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释训》是“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迭字,累载于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主要是解释连绵字或叠音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大量的上古汉语词汇。
《尔雅》对先秦古词古义的保留,更成为我们阅读先秦古籍的“津涉”、“钤键”。例如《释诂》释“介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为“大”,《楚辞·离骚》“彼尧、舜之耿介兮”,汉王逸注:“介,大也。”这就是用的《释诂》释“介
”为“大”这一意义。再如《释言》中有“宜,肴也”条,这是对《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
子宜之”中“宜”字的解释。“肴”指做熟的鱼肉等。“宜”在古书中一般都解释为合适、适宜,没有“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