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2)
2013-05-03 18:21
导读:传统的教育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 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作用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技巧, 而学生则被视为一种按某种需要加以塑造的素材
传统的教育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 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作用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技巧, 而学生则被视为一种按某种需要加以塑造的素材,或接受知识的容器,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在强迫教育中,教学过程纯粹是一种单向传输,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使课堂气氛显得死板、单调, 学生思维定势、受压抑、且应变能力差,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创立一个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和饶有兴趣的课堂气氛,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这里肯定涉及一个启发、讨论、交流的过程。 这也是合作教学的越显著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尽量以拓展学生思维与尊重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学中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既是对学生求知欲的尊重, 又是建立良好教学关系的一个良好机会。学生能否在轻松愉快又饶有兴趣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体现了合作教育和愉快教育的相通性。
(二)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 引、读、议、练、结。
(1) 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 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阎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 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Ec.cn) (3) 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 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 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 创造性解决问题。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 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 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三)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输血不如帮助造血”、“送粮食不如送种子”。教师应该 “授之以渔”,而并非 “授之以鱼”。即教师不仅是要作到简单的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这无疑给执教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点,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更适合自身需要的学习方法, 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