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利用17F 次级束轰击 (CH2)n 厚靶,通过17(3)
2013-05-12 02:16
导读:我们将计算射程差的办法与M-C 模拟的办法得出的有效靶厚作了对比,相互之间的平均偏差约1.5%,因此采取计算射程差的办法理应可行。,实线是R-矩阵理
我们将计算射程差的办法与M-C 模拟的办法得出的有效靶厚作了对比,相互之间的平均偏差约1.5%,因此采取计算射程差的办法理应可行。,实线是R-矩阵理论程序MULTI7[19]的拟合计算结果。在范围内出现的空隙是由DSSSD 和MSQ 之间的“死层”引起的。图中给出的误差来源于两方面: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后者由束流归一(3%)和探测器立体角的不确定性引入,但相对统计误差影响较小。从图7 可以看到,在Ec.m.=0.60 MeV 和处出现共振峰,分别对应于18Ne Ex=4.52 MeV(Jπ=3+)和Ex=5.11 MeV(Jπ两条能级。根据R-矩阵拟合计算的结果,这两条激发态的质子衰变宽度分别为18(2) keV、,与Gómez del Campo 等人的结果[20]一致。
3.3 总结与讨论
我们用厚靶方法对17F+p 弹性共振散射进行了测量,观测到了18Ne 质子分离阈上的两条能级,给出了激发能、质子宽度等信息。
激发函数测量是获得复合核的能级结构和性质的一个有效实验手段。在核
天体物理领域,氢、氦等各种不同的燃烧过程是星体演化、元素合成的主导机制,因此有大量(p,γ),(α,γ和(α,p)反应亟待研究。由于天体物理感兴趣的能区很低,复合核粒子发射阈附近的能级就尤为重要。这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一类实验,对于入射道包含不稳定核的体系,实验难度更大。
在后加速的高品质放射性束成为现实之前,利用厚靶技术开展弹性共振散射类的实验,以最大可能地了解感兴趣的能级性质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于厚靶实验的特点,解谱环节尤为关键。借助于M-C 模拟,可以最大可能地实现逐角度的反应运动学重构。从模拟中可以看到,由于采用逆运动学,实验探测到的质子能量与质心系能量之间有大约4 倍的放大关系,因此质子能量分辨的影响也相应缩小。除统计误差外,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于重粒子的射程误差,及在其射程末端所产生的角度岐离和能量岐离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 致谢
感谢 ΗΙ-13 串列加速器运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文章来自
网,本论文网提供
,如需转载保留一个链接:http://lw.nseac.com/
参考文献 王友宝,王宝祥,白希祥,等. 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设计[J].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 30(增刊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