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2)
2013-05-18 01:51
导读:概括起来讲,案例教学突出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氛围的情景性以及与其它教学模式
概括起来讲,案例教学突出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氛围的情景性以及与其它教学模式相交融的教学原则。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方法只是思想、观念的实践而已。
二、案例教学的价值定位
(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发展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源于社会现实中的真实情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学生面对案例就如同面对生活,学生在对案例的体验、领悟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兴趣、培养情感、磨练意志。同时,由于案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互相给予与分享的协助式学习,每位学生既有的经验和观念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间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团体的合作互动的意识获得发展。可以认为,案例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助于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环境,包含大量非认知活动,这些活动使课堂中的各种问题解决的非认知因素转化为个性品质,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案例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开发和能力培养
不同于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掌握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案例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处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复杂信息,教师通常不进行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结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强调开放性教学,由过去单方面“灌输”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向走向双向,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理性走向感悟,由直观思维判断走向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鼓励对策,尽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中学生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可以用民主自由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待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尽量做到“三不”,即“不急于表态”、“不急于对答案”、“不轻率否定”。
大学排名 三、案例教学的角色认知
(一)学生的角色认知
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亦步亦趋于教师的指令,没有一定的独立与自治能力,学生不可能独立面对案例,对教学的参与也只能停留于表面。因此,案例教学必须突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同时,案例教学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之前,学生起码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知识层面。要清楚的是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事实的参与程度与自身掌握的知识量成正比。故学生在课前,需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了解相关背景,掌握案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原理,等等。
二是技术层面。以小组讨论、个人发言、辩论为代表互动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无论是讨论、个人发言还是辩论,都有各自的文化与规则。如个人发言时,学生要有把所掌握的材料逻辑地组织起来,并以清晰紧凑的口语形式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尊重他人表达观点的意识,了解每个人都有提出问题的权利,知晓容许他人批评自己的义务等。对上述活动的了解,对学生来讲,既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都需要教师课前有意识的
培训;对一堂课来讲,它是保证教学进程顺利进行的制度因素。可以说,案例教学没有技术层面的支持,很容易出现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