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之源,是竞技武术的发(2)
2013-06-27 01:09
导读:20 世纪80 年代初步查明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 个拳种,其实在文献中并未核实《中国武术史》中列举395 种,康戈武先生编著的
20 世纪80 年代初步查明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 个拳种,其实在文献中并未核实《中国武术史》中列举395 种,康戈武先生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列举了362 种,其中,武当拳、字门、黄林派、内家拳、意拳、自然门、长拳、六合拳、通备拳、戳脚、翻子、侠拳、鹰爪拳、蛇拳、地躺拳、神拳等15 种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中没有罗列,一是因为有些拳种只是在史料中有,现在已失传,如内家拳,另一个是现在存于世,不是挖掘整理的范畴,如形意拳,还有新拳种,武术界并未真正对其进行拳种界定,如长拳。《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列举了87 个拳种,与《中国武术史》有40 个拳种不同,且都有比较清晰的套路名称、风格特点、技术方法、练功方法等内容,如果这些拳种确实存在,并独具特色,至今流传,则拳种总数已超过了经典的129 个拳种的数目。由此可以推论传统武术的拳种、拳系及其流派的数量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见保护传统武术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1.2 传统武术流失的原因分析
1.2.1 传统武术自身和社会的制约因素“自古师徒如父子”形式的代代相传,是传统武术最好的流传方式,但现在我们缺乏一个良好的习武环境,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在喧嚣的城市里很难找到清净的地方习武,而且真正的武术比较凶狠、残忍。少林、武当、陈家沟的武技衰落决非偶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的实际用途似乎越来越小,习武的目的往健身和表演的方向发展似乎成为了必然,精研传统武术而达到某一境界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而浮躁的社会与习武所必须的清净环境有格格不入,这就很容易使各门各派出现人才凋零的现象。如果一个门派某一代人没有出现极具天分的杰出人才,就很容易造成传统武技断代。历经几千年时间发展而来的传统武技一旦断代,就很难重新得到恢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找不到良才美质来承接衣钵是传统武术流失的另一大因素。传统武术分门别派,守派意识表现突出。各门各派之间虽然能相互尊重,但彼此之间难以进行技术交流。另外,由于传统武术思想观念讲究含蓄务实,反对张扬炫耀、显示露水,提倡“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头椽子易糟”;“教一手,留一手,预防后人暗动手”等理念,遇事中庸,不予争先。
翻阅门派林立的武术史料,无论是古代的内家拳,还是著名的少林拳,他们对武术的传承慎之又慎,筛选徒弟,用心良苦。“没有合适的传人,宁可失传,也不轻传” [3]。习练传统武术,尤其是学练内家拳其境界和最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同练习者的天赋悟性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散打选手更是注重“速成”,没有采用武术中讲究的“根底”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仅仅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进攻和防守的动作;而所谓“学院派”的武术队,则更注重于表演,并不能用于技击,两者都很难继承武术的真正精髓。武术靠的是多年的习练,靠的是厚积薄发地不断积累,到年逾花甲才得其中真谛,俗话说联体操年龄越小越好,练习武术越老越不能小瞧。经济也是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没有稳定的经济支持使得传统武术很难产业化。经济发展先行,体育重建跟进。这是重建民族传统体育成败的关键。经济的发展为继承和发扬文化及体育传统提供了物质条件。当经济发展水平能为文化、体育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后,就要立即开始着手重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如果丧失了传统文化和体育重建的最佳时机,要挽回因此造成的文化和体育损失,就会大费周折。
1.2.2 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散打和表演式武术的表面繁荣可能还会加速传统武术的流失,因为他给大家造成了错觉,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即使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也未必有助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之一的传统武术的发扬光大,因为我们,包括民众和政府都还没有真正把它作为国技国粹来扶持和培养。自 1987 年以来,武术正式成为了全运会的比赛项目,竞技武术同传统武术开始分野,由于金牌战略与负责体育各级官员的政绩相关联,所以各省市对竞技武术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相比之下,传统武术却倍感冷落。现在,竞技武术的竞赛规模发展到了一年间就有5-7次全国性比赛,而传统武术的比赛也只不过1-2 次。从比赛性质来讲,竞技武术是锦标赛,各地政府拨专款派队参加,而传统武术比赛属观摩演练,地方政府不予资助。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至少进行了8 次以上的修改工作,而传统武术至今沿用的还是1991 年被竞技武术套路淘汰不用的专利权规则。实践起来,文不对题,牵强凑合。在这方面,对二者的重视程度明显持有双重性。竞技武术经过20 多年来的优势发展,使得一批又一批竞技武术人才脱颖而出,时值他们正处在青壮时期,多为武术工作岗位中的骨干(包括学校的武术教师、教练等),对竞技武术的感情要大于传统武术。重竞技武术、轻传统武术的观念更易使传统武术的衰落雪上加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