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芯片合成迅速的发展,电子芯片的尺寸从70 年代前的微米级发展到今天的次微米级。每个芯片所含的逻辑电路从数百个发展到数百万个。这使得在较小的封装空间内热功率密度可高达10W/cm2[1-4]。以Inter 为例,第一代微处理器4004只有2300 个晶体管,奔腾4 处理器就有4.2×107 个晶体管[5]。功率密度增大,器件温度升高,会引发设备内电子-声子不平衡,改变其电学参数及可靠性。为了避免温度过高,怎么将这些能量带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高导热新型电子封装材料应运而生。除此之外,用来散热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必须要的半导体和陶瓷绝缘体相匹配,以避免因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的器件的脱焊和分裂[6]。
基于上述要求,传统的散热材料如Cu,Al,虽然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但是热膨胀系数与Si、InP、GaAs 等半导体材料相差太大;而Cu-W,Cu/Invar/Cu、Cu/Mo/Cu 等,密度较大,不易合成,且由于兼容设计而导致冷却效率降低[7]。新型陶瓷散热材料如BeO、SiC、AlN 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在电子封装领域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CVD 金刚石膜虽然可成为理想电子器件大面积散热材料,但是其高达10$/m2 的造价,以及更高的加工抛光或金属化费用,使人望而却步。然而金刚石与传统金属散热材料如Ag,Cu[8-11],Al 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兼顾了两方面的导热与膨胀优良特性,连接性能好,组分可调节[12],将来可被广泛用于光电子、微电子、激光、功率模块、高端服务器等[13,14]。
1 金刚石/Al
一方面,金刚石在自然界材料中具有特别优异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透光性、纵波声速、半导体性能及化学惰性,是一种多用途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多功能材料。天然金刚石热导率达2000W/mK[15],为所有物质中最高的,比SiC 高4 倍,比Si 高13 倍,比GaAs 高43倍,是Cu 和Ag 的5 倍[16]。近些年,高温高压(HTHP)生产金刚石技术的成熟,高质量的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成本逐渐下降,致使其运用更加的广泛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