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质污染问题受到了社(2)
2013-08-04 01:16
导读:1mg/L 中可氧化态Cr 含量最高,可交换态Cr 含量最少,可还原态与残渣态的Cr 相对平衡,可交换态与还原态Cr(生物可利用态)总和所占比例较其他浓度高,
1mg/L 中可氧化态Cr 含量最高,可交换态Cr 含量最少,可还原态与残渣态的Cr 相对平衡,可交换态与还原态Cr(生物可利用态)总和所占比例较其他浓度高,此状态下,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变时,重金属Cr 会有溶出,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金属稳定性较差,易释放,易被生物吸收。
在 10mg/L 的Cr 溶液中,残渣态Cr 含量最高,可交换态Cr 含量最少,可氧化态明显多于可还原态,该状态下,大部分重金属是惰性的,较为稳定,氧化电位变化时,会有少量Cr 被氧化而溶出。
20mg/L 中可氧化态Cr 含量最高,残渣态的Cr 也占有很大比例,可交换态Cr 含量最少,该状态下的重金属稳定较高,不易被生物体吸收。
在重金属 Cr 浓度从1mg/L 增加到20mg/L 的过程中,各提取形态的分布趋势不断变化,可氧化态及残渣态这两个稳定性较强的形态始终占较大比例,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较低。
随着环境中Cr 浓度的增大,可还原态的Cr 所占比例大幅降低,导致生物可利用态从35.2%降至16.3%,Cr 越来越难释放到环境中,但由于浓度基数的增长,生物可利用态的Cr 含量还是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Cr 释放到生物体内,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本研究通过 BCR 法,对沉积物中的Cr 的各种提取形态就进行了测量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沉积物中各种提取形态的含量比例的变化,并分析四种提取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着重注意生物可利用态的含量及变化趋势,从而为将来水体内生物可利用态的铬转化为惰性形态的成熟转化或处理技术提供实验基础。有别于普通的价态分析,BCR 法所提供的重金属形态能够更好的分析生物可利用态Cr,将重金属产生的危害同生物及水体联系起来。
3 结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随着培养环境中Cr 浓度的不断增加,沉积物中富集的Cr 也越来越多。且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这两个较稳定的Cr 占较大比例,生物可利用态Cr 所占比例下降较为明显,但由于外源Cr 浓度的增大,沉积物中的含量还是有所增大,越来越多的Cr 被生物吸收利用,对环境和生物产生较大污染。
不足的是,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外源Cr 对沉积物的长期影响有待深入研究。作为省级创新课题的前期研究成果,外源Cr 对水体、生物的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朱映川,刘雯,周遗品,雷泽湘.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12,8:143~146.
[2]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底泥深度、营养物含量及水生植被分布调查,1998.5
[3]考庆君,铬的生物学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4 年11 月第20 卷第11 期,1398~1400
[4] Okada S, Suzuki M, Ohba H. Enhancement of ribonucleic acid by chromium (III) in mouse liver [J]. J InorgBiochem,1983,19:95.
[5] 22.Mowat D N. Chromium a new nutrient for stressed animals. Feed Compound, 1993, 9:20.
[6] Quevauviller Ph,et al.Intern J Environ Anal Chem,1993,51:231
[7]宋菲,郭玉文,刘效义.镉、锌、铅复合污染对菠菜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6,15(1):9~14
[8]王海,王春霞,王子健.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J].环境化学,2002,21(5):430-43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9]彭刚华.水稻土中重金属 Cd 的形态含量变化[J].福建环境,2002,l9(2):34-35
[10]王贵,张丽洁.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形态研究[J] .海洋地质动态,2002,l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