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随着数字信号处(2)
2013-08-12 01:03
导读:在多模光纤、POF 或光无线系统中,接收端有多种光模式,OFDM 信号必须用光强表示(用光强表示时系统是线性的)。也就是说调制信号必须是正极实值信号
在多模光纤、POF 或光无线系统中,接收端有多种光模式,OFDM 信号必须用光强表示(用光强表示时系统是线性的)。也就是说调制信号必须是正极实值信号,然而基带OFDM信号是双极性的。因此,如何产生单路的OFDM 实值信号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即直流偏置光OFDM(DCO-OFDM)和非对称限幅OFDM(ACO-OFDM)。
DCO-OFDM 系统就是将OFDM 信号的时域波形加一个直流偏置电压,使双极性的信号波形向上平移,变为单极性的。但是,由于加入直流偏置电压,不仅会导致峰均比(PARR)过高,降低系统性能,还降低了光功率利用率。ACO-OFDM 系统是将OFDM 的负值信号削掉,只保留正值信号,这样会导致严重的子载波干扰(ICI),但是如果只保留奇数频段信号,子载波干扰只落在偶数频段,这样就不用外加直流偏置电压,不仅提高了光功率利用率,还能有效改善ICI。
1.2 光场调制—单模系统
根据单模光纤系统特性,只能采用光场调制,不能采用光强调制,根据接收器的接收方式,O-OFDM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相干光OFDM(CO-OFDM 和直接探测OFDM(DD-OFDM)。
相干光 OFDM (CO-OFDM):这种形式的OFDM 信号和无线通信中的在OFDM 一样,不过光载波替代RF 载波。由于涉及到相干探测,对发送和接收端的本振激光器要求很高。
如果射频 OFDM 信号经过光调制器调制到光波上,光波中包含光载波和射频信号,在接收端,可以直接利用光电探测器进行探测,光电流中包含射频的OFDM 信号,经过滤波即可提取出所需的射频OFDM 信号。由于CO-OFDM 信号的解调需要本振光源,并且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光源带宽要求很高(<100MHz),因此实现成本很高。CO-OFDM 中仍然存在本证信号的频率俘获、跟踪,以及相位的估计校正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直接探测 OFDM(DD-OFDM):或称非相干光OFDM(IO-OFDM),由于发射端注入到光纤的信号中包含光本振信号,在接收端直接由光电探测器就可以将OFDM 信号恢复到电域,因此接收端比较简单。DD-OFDM 不但使 O-OFDM 信号的O/E 转换大大简化,系统对激光器相位噪声和频偏不敏感,因此可以用于长距离传输,还可以应用于接入网。但是,发射信号的功率中光本振信号占很大比例,光谱利用率也由于本振信号的影响而降低[1]。
综上分析,为了实现高速大容量传输系统,并提高光谱利用率,本文采用基于CO-OFDM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
2 CO-OFDM 系统原理与实验系统模型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CO-OFD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复用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相干检测和OFDM 的双重优点,在电域到光域上的转换和光域到电域的转换中,相干系统带来了OFDM 所需的线性,OFDM 使线性系统的计算效率高,信道简单并可直接进行相位估值。对下一代100Gbps 的传输系统而言,CO-OFDM 是很好的调制方式。另外,由于单模光纤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本文选择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信道。
2.1 CO-OFDM
系统理论模型
CO-OFDM 系统与同OOFDM 系统原理图类似,如所示,它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射频OFDM(RF OFDM)发送端,电光(RF-To-Optical, RTO)上变频器、光传输链路、光电 (Optical-To-RF, OTR)下变频器和RF OFDM 接收端。
在RF OFDM 发送端,二进制串行数据流经过星座映射,逆傅立叶变换(IFFT),导频符号、训练序列以及循环前缀添加,数模转换,滤波等处理过程后形成基带OFDM 信号,并将其调制到射频上;电光上变频器是利用马赫—曾德调制器(MZM:Mach–ZehnderModulation)将RF OFDM 信号调制到光域上;光传输链路中包括用来传输的光纤和用于补偿链路损耗的EDFA;在光电下变频器中,采用光相干检测,使用两对平衡接收机进行零差检测,将光OFDM 信号还原为射频OFDM 信号,完成光电转换;在RF OFDM 接收端将射频OFDM 信号还原成基带OFDM 信号,之后进行的是RF OFDM 发送端的逆过程,如滤波、数模转换等,将基带OFDM 信号恢复为原始的二进制串行数据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