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2)
2013-08-13 01:13
导读: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 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 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和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置管时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 血量均明显少于对 组,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 实施小组管理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置管前检查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是否正常,了解患者病情,充分坪估其血管状况。左侧肘部外周 管相对较弯曲,最好选择右侧m管:贵曼静脉直而短且静脉瓣卡H对较少:肘正巾静脉汇于贵要静脉;而头静脉前粗后短,走向高低起伏.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的角度.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和颈静脉.因此首选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I 如遇到疑难病例,P1CC小组进行集体探讨,以最佳的方式进行穿刺。我科成市PICC小组后,由专人负责操作,缩短了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从成立前的59%提高到了8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可明显减少置管时出血量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成立PICC置管小组后,PICC小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总结了如何通过2人配合,按压针眼处的方法,穿刺针与皮肤呈15o~25。进针 ,穿刺见回血后将进针角度降低.用左手大拇指向前推进管鞘1~2 cm,再以食指、中指、无名指顺血管方向同时按压插管鞘及其末端静脉,撤出针芯.左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保持对穿刺点及血管的加压。穿刺结束后对穿刺点子及早持续的加压包扎,在穿刺点采用无菌纱布覆盖,贴膜后予弹力绷带加压,从而减少出血量。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主要的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在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常发生在穿刺后48~72 ht剐。据有关文献统计。国外7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护士的穿刺技巧有关:国内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6%~ 9.7%,与导管型号选择、静脉选择、置管长度、插管时的无菌技术、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等有关。PiCC置管小组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注意置管后的换药,正确冲管及封管,在观察组中仅有l例在置管后1个月发生1级机械性静脉炎,其发生率为4%,通过治疗,在较短时间内康复,较对照组27%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