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用全能意识应对突发事件采访 2004年,我(2)
2013-08-21 01:08
导读:在编辑老师耐心帮助下,四川1救援队出现在玉树施救的图文信息,在深夜挂上四川在线,次日刊发于《四川日报》头版。 参加工作几年来,我坚持每天出
在编辑老师耐心帮助下,四川1救援队出现在玉树施救的图文信息,在深夜挂上四川在线,次日刊发于《四川日报》头版。
参加工作几年来,我坚持每天出门都携带一部数码相机、两部手机、4块电池,及录音笔、读卡器等设备。在玉树期间,我的一部手机因气温太低屏幕罢工,随身携带的另一部便马上发挥了作用。然而,受损的笔记本和无法充电的情况着实考验着我。
除不得已口述,我还尝试过在纸上写稿,再翻拍发回报社,却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荒废了用笔在纸上行文的基本写作能力而作罢。
我不得不在高原上背着沉重的行囊,四处寻找发电机,最后终于在玉树指挥部里冒着触电的危险,紧急修复了一个被摔破了的“裸体”插线板,才算挤上了电。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三天,直到救援队从成都运来发电机。
今年四JII“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期I司,我承担一位省领导现场指挥公路保通报道。这位领导身先士卒,现场督战,连续几天深夜前往保通现场,凌晨才下山。
因条件限制,找必须提前下山发稿才不会耽误第二天见报出版。而山沟里当时只有普通的通话信号,没有恢复3G和GPRS信号,如何发送审稿成了一个难题。
危急之中,我想到一个办法,将电脑上写好的稿件转存到手机中,再将Word格式稿件转换为短信格式发到保通现场审稿。幸亏,平时对智能手机的熟练操作救了场,没有耽误报道。
在突发事中,寻找新闻、快速写稿是文字记者的一种基本能力。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充分的技术保障和熟练多媒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凸显,成为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
此外,在完全依赖电脑的时代,切勿丢掉用纸笔写作的基本功,否则“笔”到用时方恨少。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