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引言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指除甲烷及氟氯烃以外的常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70.91Pa 或常压下沸点少于260℃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烃[1]。VOCs 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建材、喷涂作业及内燃机不完全燃烧。VOCs 除了具有毒性或恶臭外,还是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近些年来,大气VOCs 污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常见的VOCs 污染末端控制技术主要有:吸收、吸附、冷凝、燃烧、生物降解[1-2]。吸收、吸附及冷凝技术通常用于溶剂回收和预处理。生物降解技术适合于极低浓度VOCs 废气的处理,但降解速率慢,微生物对毒物敏感。对于污染组分复杂,不适合回收溶剂的VOCs废气,通常采用燃烧技术。传统的热力燃烧需要很高的燃烧温度,处理中、低浓度的VOCs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燃料,存在运行成本高等缺点[2-3]。而催化燃烧的燃烧温度低,减少或无需辅助燃料的消耗,具有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VOCs 污染控制技术。
2 VOCs 催化燃烧特性
2.1 VOCs 催化燃烧的基本原理
VOCs 催化燃烧是典型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其实质是活性氧参与的剧烈氧化作用[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VOCs 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火焰燃烧被彻底氧化物CO2 和H2O,释放出能量,反应方程式如式1 所示。对于CVOCs 和SVOCs 的催化燃烧,Cl、S 分别转化为HCl/Cl2、SO2。
CmHn+(m+n/4) O2催化剂→m CO2+(n/2) H2O+Q (1)
2.2 催化燃烧的基本流程
VOCs 催化燃烧包括预热、催化反应、热回收三个基本流程。工业排放的VOCs 废气的温度通常较低,进入催化反应床之前需要预热,通常采用热交换器预热。对于低浓度、低温度的VOCs 废气,燃烧过程无法维持自身热平衡,需要消耗辅助燃料。预热后的VOCs 废气进入催化反应床,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无焰燃烧,被彻底氧化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净化后的气流具有很高的温度,采用热交换器回收热量,以供VOCs 废气预热之用,减少辅助燃料的消耗和避免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国内外工程化应用的VOCs 废气催化燃烧工艺主要有蓄热式催化燃烧、热回收式催化燃烧、直燃式催化燃烧、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四类[4-6]。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3 VOCs 催化燃烧特点
1)起燃温度低,反应速率快,节省能源。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起到降低VOCs 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的作用。相比热力燃烧,催化燃烧具有起燃温度低,反应速率快的优越性。催化燃烧与热力燃烧性能比较见。催化燃烧起燃温度低,节省了辅助能源的消耗,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无需外界供热。
2)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采用催化燃烧处理VOCs 废气的净化率通常在95%以上,终产物主要为CO2 和H2O。由于催化燃烧温度低,大量减少NOx的生成[3-5]。辅助燃料消耗排放的CO2 量在总CO2 排放量中占很大比例,辅助能源消耗量减少,显然减少了温室气体CO2 排放量。
3)适用范围广。催化燃烧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适合处理的VOCs 浓度范围广。对于低浓度、大流量、多组分而无回收价值的VOCs 废气,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是最经济合理的。
3 VOCs 催化燃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VOCs 催化燃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涉及VOCs 和氧分子的的扩散、吸附、解吸及化学反应,其净化速率及净化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文就VOCs 催化燃烧过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3.1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
通常催化 VOCs 燃烧所用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两类。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有Pt、Pd、Rh 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成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这些典型的金属氧化物有CrOx、MnOx、CoOx、CuOx、VOx 和TiO2[3,9]。贵金属催化剂活性一般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高,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成本低,增加使用量可提高其总催化活性。Pt 和Pd 对于不同的反应物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对于C2-C4 的烷烃、芳烃及氯苯的燃烧,Pt 活性高于Pd;对烯烃、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的燃烧,Pd 的活性则高于Pt[9-10]。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又分为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对于不同反应物,金属氧化物催化活性存在很大差异,但一般认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活性比相应的单一金属氧化物高。此外,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失活对VOCs 净化速率及效果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复合金属氧化物抗中毒和抗烧结性能都优于贵金属催化剂[3,11]。SATU OJALA 认为Cu-Mn 复合氧化物和Pt 是常规VOCs 氧化过程最适合的催化剂,SVOCs 氧化过程最适催化剂为MnO2-MgO[7]。活性组分的粒径及负载量对催化活性也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认为,活性组分粒径越小,活性中心越多,催化活性越好[9,12]。当粒径处于纳米尺度,催化剂因其特有的“表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