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语法化”问题(3)

2013-05-28 01:40
导读:很多研究皮钦语和克利奥尔语语法化的文献都提到,接触语言的语法化过程往往表现出跟标准语不同的特性,比如单向性和渐变性被认为是标准语语法化的

很多研究皮钦语和克利奥尔语语法化的文献都提到,接触语言的语法化过程往往表现出跟标准语不同的特性,比如单向性和渐变性被认为是标准语语法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但这两个特征在接触语言的语法化现象中常常被违反。换言之,皮钦语和克利奥尔语的语法化过程常常呈现出非单向性和抄近路现象。但Plag认为,这些被认为违反了单向性和渐变性的语法化实例多数都是低层语语法成分的移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法化现象。Plag主张只有区分内在演变和由接触引发的演变我们对克利奥尔语化和语法化的性质才能获得一个新的重要的了解。他认为基于语言内部的演变一定符合语法化理论确立的原则,而对这些原则的违反可以被解释为由外部因素导致的。Bruyn指出,存在于低层语的语法化模式或语法化链可以充当语法成分移入克利奥尔语的通道(channels),但低层语的语法化模式也会导致被移入的某一语法成分在克利奥尔语中出现不可预测的重新分析或转化,以致违反了通常的非范畴化和语法化方向。

5.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

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而且要表达言者意义,而后者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所谓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的印记。如果这种主观性在语言中被编码为明确的结构形式或者一个语言形式经过演变而获得主观性的表达功能,则谓之主观化。语言学家对主观化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研究取向。前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代表性人物是Langacker;后者从历史语言学角度考察一个主观性结构或形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代表性人物是Trau鄄gott。Traugott最早将主观化纳入语法化研究的框架,并从语法化的角度对主观化作出定义:主观化指的是“意义变得越来越直根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这样的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Traugott强调,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语言不仅能表达主观性,而且还常常表达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鄄ty)。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话人/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交互主观性派生于主观性并以后者为蕴涵,换言之,一个语言形式如果具有交互主观性那么同时一定呈现主观性。从历时角度看,语言形式的交互主观性是通过交互主观化过程而产生的,所谓交互主观化(intersubjectification)指的是这样的一个符号学过程:意义经由时间变成对“说话人/作者在认识意义和社会意义上对听话人/读者‘自我’的关注”这样的隐涵义加以编码或使之外在化。交互主观化与主观化这两种机制的区别是,主观化是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说话者,而交互主观化是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受话人。但交互主观化总是蕴涵着主观化,不可能存在没有某种主观化程度的交互主观化(一个形式若没有某种程度的主观化就不可能有交互主观化现象)。历时地看,交互主观化通常比主观化出现得晚并来源于主观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语let s的意义演变:

a Letusgo,willyou?> b Let sgo,shallwe?> c Let stakeourpillsnow,Johnny.

上面的例子中,由 a 到 b 是主观化,由 b 到 c 是则是交互主观化。

语法化中的(交互)主观化研究也体现在话语语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之中,因为话语语用标记是语言表达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Hason、Powell、Brinton、 Onodera、Jucker以及Traugott等学者的论著。Traugot的论著详细考察了大量英语副词的语法化过程,揭示出“小句内副词> 句子副词>话语标记”这样的语法化链。

此外,最近兴起的历史语用学研究也跟(交互)主观化的研究密切相关。历史语用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研究语用标记或话语标记是如何产生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Sweetser、Jucker、Traugott和Dasher等学者的论著。2000年荷兰本杰明(Benjamins)出版公司创办了《历史语用学》杂志,迄今已发表若干篇有关(交互)主观化研究的论文。

6.内近年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

国内系统的语法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沈家煊和孙朝奋两篇语法化研究综述文献的发表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关注。最近十余年来,汉语语法化研究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基于词汇/句子”的历时语法化研究,即研究词汇语素是如何演变为语法语素的,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解惠全、刘坚、江蓝生、洪波、张谊生、刘丹青等学者的论著。另外,有些研究汉语虚词产生过程的文献虽然没有提到语法化这个术语,但研究的对象其实是语法化现象,比如刘坚、曹广顺、江蓝生等学者的论著。另一个方面是“基于话语/语用”的共时语法化研究,即研究篇章成分或语用法是如何凝固为语法成分的,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沈家煊、张伯江、方梅、王伟和方梅等学者的论著。

目前,国内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由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在南开大学举办了首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语法化与汉语语法研究(一)》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时,第二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也已计划2003年8月在温州举行。此外,汇集汉语语法化研究成果的论文集《汉语语法化研究》也可望在明年出版。

上一篇:论汉字繁简与书同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