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总 结 与 展 望
对叙事作品中的时间的关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极待挖掘的问题。英国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过:“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100](P301) 以存在论的理论高度来看,时间对于生命存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德格尔在谈及他写作《存在与时间》的初步目标时指出:“对时间进行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101](P1) 现代叙事作品中对时间的关注与反思则更为突出,并且对时间的各个不同的范畴作出一些反常的处理,这常常被视为现代叙事作品的特征之一。这种特征首先反映了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即以生命作为叙事的本体,通过对生命的选择、体验、追忆等具体发生过程,达到一种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阐释和表述。其次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关系上的变形处理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个现象实质上是以蕴含审美为特征的感性生动、具体独特的美化过程,即以最优化、集中化、浓缩化、层次化、程度化、反常化、反差化、主观化等等方式表现出来,详尽而独特地展现了叙事的魅力。
以上两点,印证了本论文关于叙事的生命的两种基本内涵。其一是指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其二是指学科建构的生命,尤指叙事学与美学的嫁接性学科生命。这两重基本内涵均可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回应。从事民间叙事学研究的江帆教授指出:“通过一个具体的讲述者对叙事文本在时间和空间指向及文本意义的建构的分析,演示出了如何将民间叙事文本还原于田野、还原于讲述者的生存环境、生命状态、个人生活史…… ”(102](P170) 另一方面,叙事学要突破旧有的模式和框架,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就必须与其他学科联结起来,尤其要与美学结合起来。从事叙事理论和审美文化研究的谭君强教授多次指出:“要从审美意义上来对众多的文化产品进行叙述学的研究。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可以将审美文化叙述学简单地称之为审美叙述学(Aesthetical Narratology), 以强调其审美的价值意义。”[9](238)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展望未来,笔者对叙事学的生命充满希望。首先这缘于叙事学本身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系统的完备性、实证材料的丰富性,决定了叙事学理论自立性强、实践可行性大、跨学科兼容性广等方面的特点。其次,国际国内的前沿性发展动向,作为一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促使叙事学研究的转向,“从强调对作品的本文研究转变为不仅仅关注对本文的内在的研究,同时也关注对本文与其外在关联的研究。反映在叙事理论的研究中,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这一背景下所出现的叙述学研究,即所谓后经典叙述学(Postclassical Narratologies)研究中,这种理论转变产生了明显的反应。”[103](102) 以此我们可以预料,叙事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嫁生的空间会越来越广,探寻出的人类的生命意义会越来越深,建构的跨学科性生命力会越来越强。
诚然,我们对这个美好的前景充满希望的同时,又要冷静而客观的看到这份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叙事学本身就是广博的,寻找其全方位的叙事生命性是一份硕士论文所容纳不下的,本论文只选择了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这个特定的视角来进行探讨,而这个视角本身又与生命意义的体验、阐释、表达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是联结叙事学与美学、文学解释学的最佳契合点,至于去寻找其它方面的理论的契合点,将是一份细致而艰苦的工作,笔者有待与诸君共勉。
注 释:
[1] [77]朱立元主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30]伍蠡甫、胡经之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