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艾德礼工党政府国有化政策的终结(2)

2013-08-06 01:15
导读:二、保守党的上台及其政策转变 保守党在1945年大选中惨败之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组和调整。一是改善党的形象,吸收了一批新人进入核心圈子,这批

二、保守党的上台及其政策转变
保守党在1945年大选中惨败之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组和调整。一是改善党的形象,吸收了一批新人进入核心圈子,这批新人包括有专家、经济学家等,以期给选民一个崭新的面孔。二是修改调整了党的纲领,采用了许多新口号,如“把财产分散给尽可能多的人”、“职员参加利润分配。”这些口号更多的是说给广大选民听的,目的在于适应战后形势发展。
与此同时,工党政府却因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狼狈不堪,国有化政策没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益而得罪了广大选民,企图插手国际事务、维护大英帝国殖民体系,却背上了沉重的军备包袱,到1951年,工党政府财政赤字高达4.6亿英镑,受到保守党猛烈抨击和非难。工党决定于10月提前举行大选,结果在选举中败北。保守党以丘吉尔为首重组内阁,对工党政府的许多政策实施反攻倒算。
丘吉尔内阁针对财政经济状况、国有化政策的失误等情况,提出“金融复兴特别纲领”,决定削减粮食和原料等项的进口额,削减保健、社会保险、社会服务事业等开支。1954年,政府还降低了超额利润所得税,进一步扩大了收入不平衡的差距。但是,在国有化问题上,他们强调保守党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并基本上承认工党国有化改革的实践,只是停止执行工党关于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其他国有化政策照旧,这反映了英国战后社会改革和国有化政策的深刻社会背景,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改革的支持是难以逆转的。[57]

 
结   语

国有化政策是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其下台的基本原因。我们对它的评价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首先,国有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人们的利益。1、它使战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2、它缓和了战后英国社会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3、它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利于英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4、它加强了国家对整个经济的控制能力,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其次,由于国家阶级性质仍未改变,因此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国有化政策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其主要受益者也是资产阶级。1、国有化帮助私人资本摆脱困境、提供资助。a、国有化使垄断资本家把大批难以继续维持,甚至大量亏损、设备陈旧、或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企业甩给国家,以利用国家的资金来进行整顿和更新设备,自己则摆脱了破产的危险,并利用国家的补偿金向有利可图的经济部门或地区转移;b、国有化使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补偿金;c、实行了国有化的许多企业,实际上仍然处于垄断资本家的直接控制之下。
2、国有化后的企业也为私人垄断集团带来了大量的利益。a、国有化后的英格兰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为私人垄断企业加速资本积累提供贷款,它还为本国垄断资本的对外经济扩张提供资金,如提供进出口贸易贷款等。b、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工业企业。它们为各垄断企业的生产提供廉价的原料,燃料和动力,从而有利于垄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c、铁路、公路、港口和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它们为各垄断企业提供了廉价而方便的运输和通讯服务。
最后,国有化的弊端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国有化并没有带来人们所设想的更大的公正,相反意味着一种新的等级制度,导致了新的专制主义,而不是工党所承诺的更大自由的实现。正因为如此,虽然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国有化政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到最后英国选民就像过去对待自由党改良主义政府那样,对改良主义的艾德礼工党政府采取了不领情的态度。[58]
 
注  释

1. W.N.梅德利科特. 英国现代史(1914—1964)(中译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P515.
2. [英]享利•佩林. 丘吉尔(上册)[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P121、135.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英]哈罗德•麦克米伦. 风云变换:1914—1939[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P495.
4.[英]哈罗德•麦克米伦. 风云变换:1914—1939[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PP508-509.
5.拉斯基.论当代革命[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P23—39.
6.刘成.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P35.
7.转引刘成.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P30.
8.Henry Pelling & Alaslair J.Reid. A Short History of the Labour Party [M]. London: Macmillan,1996, P39.
9.转引刘成.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P11.
10.Tuder Jones. The Labour Party—A centenary History [M].London: Macmillan, 2000,P20.
11.G.D.H.Cole.A History of the Labour Party from 1914[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69,PP65-71.
12.[英]艾德礼.工党的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P24—26.
13.Iain Dale. Labour Party General Election Manifestos 1900—1997[Z].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00,PP46-47.
14.Paul Adenlman. The Rise of Labour Party [M]. London: Longman, 1977, P79.
15.陈晓律、陈祖洲、刘津瑜.当代英国——需要新支点的夕阳帝国[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P515.
16.转引陈晓律、陈祖洲、刘津瑜.当代英国——需要新支点的夕阳帝国[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P515.
17. 转引米列伊科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与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P14.
18. 转引米列伊科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与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P15.
19. 转引米列伊科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与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P16.
20. 米列伊科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与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P14-1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1. 转引米列伊科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经济与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P191.
22.Ian Taylor. Labour and the Impact of War, 1939-1945[C]. 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Publishers,1991,P7.
23.布赖恩•克罗泽.戴高乐传(中文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P453—454.
24.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中文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64,P92—93.
上一篇: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特征分析与学习动机与学业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