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语境 化妆品策略
论文摘 要: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接受者根据交际者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虽然该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而不是针对翻译提出的,但是对翻译具有很大的解释力。本文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化妆品翻译,并将最佳关联作为化妆品翻译的最终目标。在关联理论下把化妆品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文规约的归化和保留原文特色的异化策略,以帮助化妆品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而最终实现译文说服顾客购买的功能。
一、引言
随着中国在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家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和观念。如当下倍受青睐的绿色无污染食品、张扬自我风格的服饰和通讯产品等。另外,曾经被认为是奢侈物的化妆品也广泛普及。甚至它已成为中国第三大重要的消费产品。中国入世后,大量的外国知名化妆品品牌涌入国内,国内传统美容品牌也寻求国际化道路,因此,化妆品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变得日益重要,同时也被认为是中西方和文化集中碰撞的交流之地。为了最大化地实现化妆品文本的说服功能,笔者将从关联理论的文化语境观入手,探讨化妆品翻译的策略选择。
二、关联理论的文化语境观和翻译观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Maximofrelevance)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但它却能有效地阐释翻译,指导翻译的实践。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encoding—decoding process)。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原则(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audience)要确定交际者(communicator)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中找到对方话语(utterance)和语境(context)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达到交际的目的。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认知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但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关联(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是最佳关联,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并据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Sperber&Wilson将其定义为“它是人们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一个人的总认知语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语境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前者指语言前后搭配、上下文语言连贯等内在联系,后者指交际双方生成和理解话语时拥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情景语境对语义理解的制约和影响。后者是认知语境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涉及到翻译这一交际活动时其作用更加凸显。它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观念等。
首先把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领域的是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他把翻译活动看作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并且包括两次明示—推理过程,而指导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在翻译过程中,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出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形成对源语文本的理解,此为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交际的另一双方,译者通过译语文本把自己对源语文本的理解传递给译语接受者,从而使译语接受者能够推导出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此为第二次明示—推理过程。正如Gutt所指出的:“成功的译文就是译者确保译文中交际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期待与原文一致。”关联理论虽然只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但Gutt对翻译的解释却使人们对翻译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译者要传达的并不是源语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源语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与词汇层面的等同。
三、情景语境的中西方审美差异
以上简要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翻译观,也指出了认知语境中情景语境这一概念。下面则先后对化妆品翻译自身特点和对化妆品翻译起深远影响的情景语境之一中西方审美差异进行探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佳人要:瓜子脸,柳叶眉,眼澈如一弯秋水,樱桃小嘴,齿洁如玉,身材窈窕,柔若无骨,十指芊芊若青葱。后来还出现了肩窄为美、脚小为美等。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自然为美,健康为美。目前,这一基本审美标准仍然盛行,但也有一些更细致的标准。
a.追求白皙的肌肤
不夸张地说美白是中国女性的梦想,素有“一白遮千丑”的说法。有些女性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不仅护肤品要具有美白功效,连饮食、运动中也要挖掘美白功能。化妆品广告中有“美丽不只是白皙,白皙却总是美丽。”(清妃柔白防护乳液);“由内到外的,如瓷般的净白,你不想拥有吗?”(细胞活能美白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