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实验构(2)
2013-09-04 01:05
导读:三、实验研究 1.研究假设 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1)有经验的中国教师、经验不足的英语语言教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语言教师使用频率最高
三、实验研究 1.研究假设
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1)有经验的中国教师、经验不足的英语语言教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语言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话语标记都有哪些?在这些话语标记语当中,哪些在何种情况下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哪些在何种情况下又是教师无意识使用帮助自己衔接上下文的?
2)上述三组教师对于话语标记语使用都有什么特点?
3)通过分析这三组教师的课堂话语标记的使用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教学启示?
2.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型为十五名受试教师,他们都是从本省的几所大学中挑选出来的,根据试验设计,他们被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五名教师都是大学
后走上教学岗位不足五年的,被定位为经验不足的教师。第二组包括五名有经验的英语语言教师。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具备副教授或教授职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海外学习经验。第三组包括五名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他们来中国前有些有教学经验,有些没有,但加上在中国的教学经验平均都有2年的教学经验。第二类型为学生,均为上述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从学生中任意选择出150名参与试验。
3.研究工具
为了了解师生对于话语标记语的认识和使用情况,笔者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份调查问卷。每份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几段师生课堂对话,其中的话语标记语都用黑色粗体显著标出,加深受试对象对话语标记语的认识。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包括11个问题,涉及师生对于话语标记语的具体态度。每道问题采用五级量表,从一到五分别代表“非常赞同”、“赞同”、“不确定”、“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然后进行量化分析。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研究步骤
4.1数据收集: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到各高校取得教师的同意后,随堂听课录音或在课堂中设置录音工具收集语料后,采用笔录记录下来,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尽量采用相同或相似课程及章节进行记录分析。
4.2数据分析:根据Fraser,Swan,Schiffrin对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可分为附加类的、对比性的、列数字类的、列举类的、过渡类的、推理类的、性的、因果类的、时间类的等。用软件统计出不同职称教师的话语标记倾向,并采用相关分析,判断有无明显差异,并对每个高频话语标记进行分类并进行具体描述,并分析哪些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的,哪些是用于自己需要的时候的。
四、预期结果 不同工作和生活背景的英语语言教师对于话语标记的使用具有明显差异;在不同语境下,话语标记的使用偏好有较大的不同;语言教师的话语标记使用也有较强的石化现象。得出结论在教师和教师发展中应强调对语言语用功能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教育也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Chaudron,C.& Richards,J.C.The effect of discourse markers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lectures[J]. AppliedLinguistics [M].1986.7:113 - 127.
[2]Erman,B.Some pragma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conversation[A],English in Speech and Writing:A Symposium,Ups. Studia Anglistica Upsaliensia[M].ed.by G.Tottie and I. Blund.Uppsala:Acta Univ,1986:131 - 147.
[3]Michael McCarthy.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Sperber,Wilson,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ed.)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6]白娟,贾放.元语用标记语功能分析与留学生口头交际训练.语言文字应用,2006.12.
[7]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调查分析.教学与研究,2002,(5).
[8]陈新仁,任育新.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9]韩东红.英语书信中语用标记语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科学版,2007,(1).
[10]李巧兰.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语用石化现象初探——基于真实口语语料的调查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11]王立非,祝卫华.中生英语口语中话轮标记语使用研究,外语研究,2005,(3).
[12]王淑丽.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与英语听力理解,国外外语教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