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英词汇的语义对应与转换策略(2)
2013-09-22 01:15
导读:2、汉英词汇的转换策略 汉英词汇的与转换,通常有一些策略可以遵循。基于汉英词汇的语义对应情况,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转换策略: 2.1 等效直译法 (
2、汉英词汇的转换策略 汉英词汇的与转换,通常有一些策略可以遵循。基于汉英词汇的语义对应情况,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转换策略:
2.1 等效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对于语义完全对应的词汇,可采取直译的方法,用译入语中的对应词将词汇直接转换成英文即可。例如:微波炉(microwave stove)、生命线(lifeline)、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高压线(high-tension line)、亚太地区(Asia-Pacific region)、A型框架(A-shaped framework)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词汇,既有利于保持原词的内容,也便于译入语的读者理解和接受。
2.2 语义引申法 (Semantic Extension)。由于差异而造成的语义部分对应的词汇,通常采用引申法,根据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扩大或缩小原词的语义指称范畴,进行抽象化或具体化的引申。例如词汇“宣传活动”(publicity)、“工具”(transportation)、“准备工作”(preparation)都属于抽象化的译法,而大吵大闹(raise the roof)、归心似箭(be anxious to return home)则是具体化处理。
2.3 音译补缺法 (Transliteration)。对于文化缺省导致的词位空缺现象,音译法是常用的弥补方法。有些词汇以音译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最终以音译形式被另一种所吸收和接纳。如Citroen(雪铁龙)、domino(多米诺)、Pizza(比萨)、Wall Street(华尔街)、clone(克隆)、humor(幽默)等,都以音译的形式进入汉语,中的china (瓷器)、silk (丝绸)、 tea (茶)、tofu (豆腐)、Tai Chi (太极)、typhoon (台风)等,也依靠音译的方式从汉语借入。更加简便的方法是原词移植,如:WTO、KTV、OPEC、AA制、卡拉OK等。
2.4 释义加注法 (Explanation)。释义加注法通常用来解决文化词语的翻译与转换问题,适用于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而又无法将原词加以引申或移植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很多典故都有文化、宗教或者的出处,必须借助于释义法或加注处理,才能使目的语的读者明白原语所表达的含义。例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他这是班门弄斧,自取其辱。He is just making a fool of himself by playing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ancient Chinese master carpenter.
(2)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compete against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3、结语 词汇转换是汉英翻译的首要环节。由于语言、文化以及思维习惯的不同,汉英词汇并不能完全地实现一一对应,有些词汇的语义只是部分对应,大量"一词多义"现象又造成词义复杂的交织对应,而文化缺省使有些词语在目的语中并没有对应词,造成词位空缺。完全对应是译者期待的最佳状态,可以简单地采用直译的方法。对等直译是翻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方法。对于语义部分对应的词汇,翻译时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原词的语义进行抽象化或具体化的引申。词汇空缺是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通常采用音译法、释义加注法等进行补偿。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词义除了表层的对应关系外,还会受到使用者表达倾向与情感特征方面的影响,译者需灵活运用各类词汇转换策略,巧妙地将原语在目的语中加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出版社,2008
[3]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C]. 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5]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 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