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构建绿色课堂——谈语文课堂“主问题”的设置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 朱月娣 中教一级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绿色课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主问题”的设置,让师生围绕这些“主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真正的美。本文主要从“主问题”的提出背景、“主问题”的内涵及特点、构筑“主问题”的途径、优化“主问题”的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整体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大多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思索而提出的,很少或没有学生自己思索后所提出的问题。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尽力地提问,学生却不知其义,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显然这样的问题教学还是停留在“问答式”教学模式。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水平有时直接决定着提问实施的成败,因此,设计好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任务。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呢?我想应该符合两条标准,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二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新知或增进能力发展。一堂课的设计意图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感受颇深,现略谈几点:
一.“主问题”的内涵及特点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设置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称为 “主问题”,也可以称为“上位问题”。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能够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者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过程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通过关键性的问题设计,继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常常有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它常常具有:
1、整体性,改变课堂教学中零碎的、肤浅的应答式提问,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2、线索性,能在文本的解读上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中有一条明朗的主脉。
3、支点性,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点”,常常能做到突破一个问题,来教活整一课。
4、探究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内在的牵引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达到绿色课堂的效果。
二、构筑“主问题”的途径
钻研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凡事预则立,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己解读文本,透过文字的窗口,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走出文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捕捉文本出彩的地方,提炼出具有个性化的“主问题”。
1、 借助“眼力”,抓住文本的“眼”——打开课文的窗户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的神情,文眼能传出一篇文章的精神。如《春酒》一课,通过怀念春酒,继而来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对母亲的怀念。春酒只是文本的一个载体。教师在课堂中,完全可以扣住“醉”字进行主问题的设计,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更醉了无数的读者。
2、 通过不同文本的对比——体会文本语言的经典
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文学语言在哪?就在每一个具体的文本中。“文本是文学的唯一静态存在方式”。如在执教《张良奇遇记》时,教师先播放一个关于张良奇遇的动画片,要求学生对照原著(即课文)进行比较,并适时提出主问题:“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使学生找到文本中与动画片中不同的句子,逐一加以分析,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原著的经典,并构建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