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

2014-01-13 01:52
导读:(二)文拿的阅读 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一种语言学习 必考察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学

      (二)文拿的阅读

    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必考察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阅读,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广告、书信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文化障碍,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三种方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1.直接的呈现,配合详细的注释。

    高中课本里有不少文章本身就涉及有关异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有关文化的内容,且配合有一定的课后注释,他们直接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不可因为文章或注释里没有重点词汇或者较难的语法现象就忽略不计或者草草了事。相反,教师还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比如无论是以前的SEFC还是现在江苏省使用的牛津英语都有关于eating c& health的话题,那么在课文讲授的同时,教师就应该介绍国外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同饮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2,利用图片、录像、、网络,乃至具有文化特色的实物如货币、邮票、报刊等,同时借助教师白身充满“洋味”的表情、手势、体态语等来尽可能真实再现文章内容,努力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当今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阔,许多英语教师甚至许多学生自身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外经历,这些都有助于让课堂上单一的阅读活动变得更为具体和生动。有时侯一段电影对白,一些实物的展示就可以让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括性的内容一切尽在不言中,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更有效果,也更易于被高中生所接受。

    3.有目的地设置开放性话题供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兴趣,并利用这种内在的动力鼓励学生对文化及观念的异同见仁见智,为将来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这一方式无论是对教师的备课质量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看上去和的内容关系不够密切,这一环节往往被师生忽略。笔者认为如果这一环节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得以贯彻和坚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深刻理解,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比如一次在讲授补充教材sports这个主题,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西方许多运动的起源、规则等,结束后,笔者用幻灯打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当堂讨论。例如:Do youknow any modern sports which are on颐nally from Chi-nab(学生讨论后发现大多数现代运动项目起源于英国,中国的极少。)Why don' t Chinese like compara-lively more violent sports such as bulling and boxing?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xing  and  Wushu?What made the Englishmen develop so many modernsports?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运用历史、、体育、风俗等文化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分享了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三)谋堂文际实践.模拟英美人现实生活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当尽可能地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运用所学语言。同样,成功的文化传输也应尽可能有更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交际实践来体验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一定时间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诸如生日聚会、排队候诊、上街购物、初次见面、家庭聚餐等社会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道具、服装等,力求在一个相对真实的中让学生模拟交际。这类活动气氛轻松,形式活泼,学生往往兴趣浓厚,表现积极。

    此外要求学生轮流上台做presentation,形式上很象许多初中学生做的duty report,也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现在的学生相对于以往的学生来说,有较强的表现欲,许多学生由于家境的关系也是见多识广。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鼓动他们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应该同时,给予一定的,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加强活动的目的性。最重要的是每一个presentation之后,都要有一个questiontime,不同于中国的听报告,这也是一种西方学术文化的体现。

    四、体会与启示

    通过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笔者在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开展文化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英语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能够纵览本国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其次开展文化教学贵在持之以恒,应当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就开始长期、系统、多渠道、多视角地进行培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增强交流能力还需要所有的英语教研工作者反复实践、探讨和论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上一篇:试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下一篇:浅析翻译中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