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目(2)

2014-01-25 01:29
导读:(二)标准和原则 奈达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包含着翻译标准即“对等”,是意

  (二)标准和原则

  奈达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包含着翻译标准即“对等”,是意义与风格上的对等,这就是意义与风格方面的“信”。但“对等”前面还有个“自然”,即流畅、符合习惯,就是“达”。所以,他的翻译标准是内容与风格方面的“信”加上脱离原文的“达”。奈达认为,对等是一切翻译追求的目标。

  “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当译文的交际目的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样的交际功能时,对等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功能观的对等是指符合翻译目的条件下的交际功能对等。除对等原则外,功能理论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rule)和忠实性法则(ifdelityprinciple)及其他在特定翻译情况下的特殊原则。

  (三)译者的地位

  翻译涉及到四种角色,即原文作者、翻译发起人、译者及译文预设读者。这四者的意图目的如果不一致或者完全相反的时候,译者怎么办?

  在翻译评价这个问题上,奈达提倡“读者反映说”。在奈达看来,译者必须了解原作者怎样考虑自己所发的信息,译者的作用主要是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意旨。此外,“译者必须正视自己知识的局限,决不能把纯属个人的特异想法引进对原文的诠释,原著怎么说就怎么译,而不管原著所言与自己的观点是否相符”。与“目的论”中的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比“功能对等”论中的译者受到更多的约束。

  在“目的论”中,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和翻译活动最终的实施者,同时他还是翻译要求的接受者、原文文本的诠释者以及译文文本的创作者。翻译不是的转换基础上的复制,而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的视角和策略,译者的喜恶和感受决定了译作的面貌。这无疑强调了译者须发挥其主体性分析特定的翻译语境,并传达出具有预期功能的译本。因而,“目的论”是“以译者为中心”的。

  (四)原文和译文的地位

  奈达强调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仍然强调原语文本的重要性,他的读者反映论实际上是“以原文为中心”的,只是有一定间接性罢了。

  然而,目的论者认为,译文与原文间的“文间关联”取决于每一次翻译的目的,可随目的改变而改变。因而,以译语为倾向的目的论就从翻译研究的另一极入手,推翻了原文本的“中心”地位,树起了译文和译者的“中心”地位。

  四、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批判地继承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合理因素,摒弃了其不合理部分,目的论者勇于摆脱对等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翻译研究视角,将目光转向了对翻译活动中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翻译论的框框,提出了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翻译标准多元化使功能更贴近实际。这显然比奈达以“功能对等”作为唯一的标准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且适用范围更广。其次,相对于传统的语言翻译理论重视翻译内部研究来说,“目的论”否认翻译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换问题,更注重翻译的外部研究。与奈达相比,目的论者更重视翻译活动的人文性和性。另外,“目的论”将翻译的焦点由对原语文本的再现转移到更富挑战性的译语文本的创作,提升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主动参与性,推翻了原文本的“中心”地位,树立了译文和译者的“中心”地位。功能派的“目的论”将翻译放在一种动态的背景下,强调译者的能动介入。因此,它解决了一些“功能对等”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拓宽了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视角,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在现代翻译理论中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上一篇: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