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从宏观上分析了院校设计体系与工科院校设计教育体系,却很少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也曾有人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的设计教育,但是关于国内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只停留在事物表象的描述上。
不同的学校应依托其自身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校合并以后,应结合各自的优势,充分整合学校在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更要注重创造性及人文素质,注重适应性与前瞻性课程的结合;还要注意与专业研究、实践动手能力的整合,培养具有宽阔视野、专业知识扎实、和创新能力好、能力强等全面的专门性高层次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设计教育自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以来,主要指的是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美术类为主的院校与工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从设计教育的本质可以看出,设计教育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一方面本科设计教育专业划分比较细化,培养的是某一学科或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知识,具备较好设计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性人才。设计教育既要体现在“师范性”特色上,还要提供设计的普及教育,更多的还要强调掌握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专门性人才。课程的设置是实现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通过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设计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设计教育是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完整统一体。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相辅相成才能保持平衡。
三、设计教育与课程学习的关系
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教育家把教学课程称作“教育事业的心脏”。对于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设计专业人员来讲,课程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第一,设计教育与其他一样,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与专业技能的起点是学习和创造知识。设计教育活动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艺术修养,都是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课堂讨论、动手制作与实践、学术活动与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学生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过程活动中,知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程的学习,对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的设计表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和概念、个性等特征,是人的思维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和创造。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是创造知识的基础,对设计教育而言,学习知识比创造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学校,只有通过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
第二,高等设计教育在过程上有两方面的目标:一是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设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二是从事各种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初步能力。显然,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课程就可以得到实现的。课程教学是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知识的主要培养形式。三是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各种信息的传输等要素。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这三方面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成为了相对的变数。我们知道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于课程学习,如果对课程结构及内容给予不同的设置,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不同,也就可以达到不同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合理的、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更加主动,为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设计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其目的和意义在于能对提高我国的设计教育起到微薄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探明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二是对设计教育的回顾和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剖析;三是为保证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出构建有前瞻性的、合理性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我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四是通过不同教育模式下各个院校设计专业的比较研究,为寻求专业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五是通过探讨不同教育模式下设计专业学科的差别,构建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对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与工科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照意义;六是提出设计教育新的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人才教育,促使学生追寻设计背后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创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