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同样,经济发展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为经济遵循利益原则,当这种利益原则无限制地渗透到人类的意义世界时,就会造成失范,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就是典型表现。这一点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法制不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尚未建立,表现得更加突出,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贩毒贩黄、贪污贿赂屡禁不止,偷盗、抢劫、诈骗、走私等犯罪活动甚嚣尘上,一些犯罪分子十分猖狂,他们为着能有钱,过上享乐生活,而疯狂劫掠和他人财产,甚至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暴力,滥杀无辜,耳目所及不乏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良知泯灭、人性丧失的事实,少数人对生命的践踏和漠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上事实表明,科技的进步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下,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走向人类的对立面,从而导致人在自然、和人自身面前的主体地位的危机,主体精神的沦丧;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道德观念的混乱,美好人性、人格受损,人在物质欲望面前,无法从容应对,把持自己,同样会丧失人的主体性。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唤醒和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主体人格,使人成为人。
(二)培养主体人格必须依靠人文
首先应弄清楚主体人格、主体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甚至是核心要素,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有必要弄清楚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发展脉络。在西方,人文精神是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也十分丰富,、或强调道德体验与践行,或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其影响也十分深远。有学者根据中西人文精神传统,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人对万事万物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把人作为万物的尺度。第二,追求完人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第三,当代人文精神重视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和人格修养。由此可见,人的主体精神可以看作人文精神的核心成分。
而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或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甚至落脚点,因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然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主体人格。
同时也应看到,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也只有或主要依靠人文教育。因为进行人文教育所依据的人科与回答“是什么”的客观陈述(科学)不同,它是回答“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引导,“人文学科总要设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和典范。人文学科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人文学科所依据的理念不是工具理性,而是价值理性。”相反科学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情感寄托、要求和终极关怀等的需求,即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总之,人文学科、人文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谐,人类个体趋向完善。而自然科学却做不到。
因此我们说,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主要依靠人文教育。在各阶段教育中应当加强人文教育,应当有学科承担人文教育重任。
三、语文承担人文教育的学科内容依据和学科分工依据
(一)语文、的本质是人文
各学科中语文在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语文的内容—语言、言语本质就是人文。对此,西方语言学家都有过深刻的分析。他们认为语言在本质上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而是人与存在相属的领域,因而具有真正主体性的意义,即“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语言的作用是普遍的,它包容一切,人类面对的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世界对人而言是一个语言的世界。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无法言说的。语言的界限也就是理解力的界限,语言作用的这种普遍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具有无限的内容。如果说语言是一种“工具”,那么没有一种工具如此包容一切,甚至会把人的全部理性也包容其中。
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人。早在1993年,特级教师韩军就说:“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足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
(二)语文在学科布局中的功能定位
从前述我们对语文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应当而且可以进行人文教育。但并不能完全由此推导出语文的学科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如果对学科布局特别是语文在学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还是认识不到甚或否认这一点的。所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还有必要考察语文在学科结构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