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语文学科的根本特性

2014-02-17 01:29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试论语文学科的根本特性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  主体性教育  人文教育性

  关键词:语文  主体性教育  人文教育性  主体能力  主体人格

  论文摘要: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包含语文教育在内的教育活动最根本的思想,因而由此可以观照语科性质:现代的发展需要唤醒和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为此则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从语文学科内容和学科功能分工来看,只有语文才能承担起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因而人文教育性是语文的根本特性而工具性是其基础属性。人文教育性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工具性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两者共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进人21世纪,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性质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说,这是多年来语文教育界不断探讨、实践的一个宝贵成果,对今后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表达到底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是否各占一半平分秋色呢?如果不弄清楚这个问题,语文教学就还会在“工具论”与“人文论”中两边摇摆,语文教师还是不知从何着手,重心何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解决这个根本特性问题。依笔者所见,语文学科的根本特性应该是人文教育性—以往习用的“人文性”只是语文的内容特点,用来指称语文学科的特性并不准确。

  这一命题实际包含两个子命题: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特性不是工具性;二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前一个命题正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争论的一个结论,其基本理由是:工具性只是语文在社会运用上的属性,并不是语文发生论上的属性。在工具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变成了一种遵循思维法则的理科教育程式,它把语文分解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些抽象的东西,结果导致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这一点笔者木用赘述。第二个命题正是本文所要着重展开阐述的观点。为求从根本上加以论证,笔者以主体性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为逻辑起点来进行分析、讨论。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语文承担人文教育的理论前提

  要弄清楚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主体、主体性。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主体性就是主体的特性,即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主体性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自觉性,指人不同于动物的意识特性,即人把他同自己的关系、同他人的关系、同自然的关系变成主客体关系。二是自主性或能动性,它是人的活动特性,是指主体具有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因而可以说,主体性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特性。

  主体性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能力”,“主体人格”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等的因素。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是主体性的现实表现。实际上,具不具备主体意识也是主体人格的一个方面,因而本文为论述需要将前述“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统称为“主体人格”,以指称主体的精神情感状态。

  前面我们谈到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主体性,而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教育学即人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家提出了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社会活动的主体”,“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教育应以“培育人的主体性为最高任务”,也就是要培养人的主体人格、主体能力。这便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

  主体性教育思想与我国历来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理论是一致的。教育理论家王策三曾这样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发展人的主体性。主体性,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身、心或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综合表现。”

  “主体性强的人,就是在客体面前拥有主动权和思想的人。”既如此,主体性教育思想可以被看作教育活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依此推导,主体性教育思想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性质也应该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根本出发点,并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功能分工来加以确定。

  二、语文承担人文教育的现实要求—社会历史发展需要进行人文教育

  (一)社会进步需要唤醒、培养人的主体精神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的发明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使人类社会一下子从工具时代跃进到信息时代。科技作为最富有革命性的生产力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了日益众多的方便和享受。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祸患。如原子能可以用于来发电、医疗,也可以大规模地杀伤人类以致毁灭人类;克隆技术可以在和生物遗传工程

[1]    

上一篇:用先进的当代思想去研究古典文学 下一篇: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