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言语交际行为和现象都可以通过关联理论来加以分析和解释。“美女”称呼语的使用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交际者(即“美女”的称呼者)在称呼交际对象为“美女”时,要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即“美女”的被称者)的认知状态。过高估计了对方的知识背景,则可能由于双方的知识层次与结构的不同而无法产生预期语境效果,甚至使得交际对象体会不出言语信息的关联性而感到莫名其妙,导致交际失败。
2. 2有关“美女”称呼语使用的背景知识
“美女”称呼语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的礼貌称呼语是一种挑战,因为笔者认为一方面该称呼语“有一种中和传统礼貌原则和西方原则的趋势”。闭传统中国女性面对西方人“You' re so beautiful/You have a lot of sex appeal"的赞美时,常会不好意思地回应,"No, no, Don' t speakthat.”在我们的中,被称呼为“美女”的女性,一般会默认“我是美女”,而不会回应“我哪有那么美”;另一方面,该称呼语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类追求自我完美的精神,而人们的这种自我意识的追求与我国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美女”称呼语的使用者常为城镇居民中的中青年,偶有追求时尚的老年人使用。而“美女”的被称呼者通常是容貌端庄的中青年女性,也偶尔对赶得上潮流的高龄女性使用(当然在偶尔也听得到这样的称呼语)。另外,我们注意到,对追求时尚的大龄女性,不能称呼“老美女”,因为女性忌讳别人认为她们老,应称呼她们“大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这是使用“美女”称呼语的重要的背景知识。
2. 3“美女”称呼语的语用失误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被称作为语用失误。”(钱冠连,2002)对一般农村女性称呼“美女”,会让她们感到莫名其妙(由于传媒工具等的影响,不排除有些农村女性能接受该称呼语)。若对容貌方面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女性称呼“美女”,很可能会让她们感到受了讥讽。这是没有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的认知状态或没有结合具体语境而造成的。在长沙我们收集到这样一则:
A(中年女教师):“李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还没吃早餐?”
李(A的同事,二十多岁):“没呢。”
B(校长,五十多岁):“你为什么称她‘美女’?”
A(先惊讶然后笑着说):“因为她就是美女!”
B(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你也是美女咯!”
A(很开心):“谢谢!”
校长B因不具备“美女”称呼语的有关背景知识而提出了让A感到惊讶的问题:“你为什么称她‘美女’?”这样的问句几乎让谈话无法进行下去或产生语用失误(使李感到尴尬),而认知语境是动态的,A的回答“因为她就是美女!”给B提供了新的信息(即容貌端庄像李那样的女性可称呼“美女”)从而改变了B的认知语境,后来B对A的称呼足以证明这一点。
3.礼貌原则与“美女”称呼语
在使用中,礼貌原则可以用来说明很多现象,它具有广泛的描写能力。礼貌原则是语言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Leech,1983 ) ,利奇(Leech,1983)在莱可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礼貌模式,它包括这些原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谦逊准则(ModestyMaxim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以及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
3. 1礼貌原则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
笔者认为利奇(Leech)的六条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卑己尊人,这一点类似于中国传统礼貌原则的“因为把对方捧得越高,就可能会意味着越降低自己所处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自卑而尊人,贬己尊人的问题”(曲卫国等,1999a) 。这些礼貌原则在女性称呼语和“美女”称呼语使用中有很好的体现。以下这些英语中的女性称呼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交际对象的赞誉和尊重,尤其符合利奇提出的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贬损的表达。
in casual ways: blondie, cutie. gorgeous, princess,queenie, duchess…
in formal ways: Dutchess, Madame, Princess, Mrs,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