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

2014-03-07 01:13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论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需求;双语转换;培养目标;教学

  关键词】需求;双语转换;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从分析我国事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春,部批准在部分高校(复旦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科学与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1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翻译历来是国际交流与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涌人,迫切需要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断掀起“中国热”,也迫切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优秀和文化介绍到国外去。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翻译的数量和品种极大丰富。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间题是,我们的翻译总体水平还不算高,称不上“翻译强国”;我们的翻译队伍浩浩荡荡,但高水平的翻译专门人才仍然比较匿乏。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印证: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加了外语译文的广告、招牌,那些翻译文字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有些甚至读起来荒唐可笑;许多景点的外语简介资料,让老外们看了会感到一头雾水;一些工程项目、引进设备或产品说明书翻译资料也错误百出。笔者曾帮某些企业公司审阅过此类翻译资料,发现有些译文质量特别差,有时一份译文竟然找不到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由于从事翻译课教学的缘故,笔者喜欢浏览有关翻译的教科书和杂志,发现有些翻译文章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解错误,译文语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为《高级口译现场实录》的口译教科书,全书仅90多页,错误竟多达100余处。2005年,某杂志刊载的一篇题为“当你二十来岁的时候”的译文,不仅对原文意图与体裁风格理解不准确,对词句和上下文关系的理解也缺乏语篇分析的基础。翻译质量不高,高水平翻译人才匾乏,恰恰说明我们的翻译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实,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国外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以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上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如会议口译、法庭口译以及文学翻译、字幕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等)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和翻译博士学位。我国香港地区翻译专业办学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分别侧重传媒翻译、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地区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强调口、笔译实践,并邀请部分职业译员和高级编审授课。国内几所主要外语院校(北外、上外、广外等)的“高翻学院”,也在翻译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基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翻译学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操作技能。翻译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是普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译专业培养模式。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涉及思维与语言、存在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翻译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与普通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外语人才只需用单一语言(即外语)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人员的思维则必须以双语交际能力为基础,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不管从事口译还是笔译工作,都必须既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又有高超的翻译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业者还应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如信息、、医药、科技、法律、经贸、、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笔译者,既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精神。同时,翻译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特别是口译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如实、准确、友好地转达被翻译者的意思。

[1]   

上一篇:浅析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现状的认识和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