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厦大模式强调了对语篇和文化分析的同等重要性。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所晚,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说话人的思维、等等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接受信息一方对原信息分析的任务就落到口译者的身上。口译分析不仅包括对非文化信息的分析,还包括直接影响准确传递的那些可能引起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分析,这时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口译者是否能够对交际双方的浯言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正确理解、分析和表达,进行正确的转换,口译也因此成为交际双方成功交际的桥梁。如果口译者对信息中文化因素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后的信息必然会有悖于原信息文化之处,也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二、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译员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影响交际效果和质量的现实问题,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分类,有利于口译实践和教学,有利于口译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差异外在表现为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更深层的差异则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观念、观、心理因素、对世界的感知等方面。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造成文化障碍的文化差异按承载方式分为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两大类。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即:习俗、文化沉积、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和非言语语言。
民族习俗差异指的是在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受思想为核心的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发言之前中国人常常会说:“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多,准备得不好,看法很粗浅,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等等;我们本民族人都了解这只是讲话人的谦虚,可是如果口译员直译过去,英美的听众就真的会认为你没有作好准备。再比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若直译出去,中方的好意就会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愿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口译者如果懂得异国文化习俗,用“withpleasure”或“Itismypleasure”等表达,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使交流深入下去。
文化沉积指的是各民族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惯用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俗语、歇后语等)。它们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色彩。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文化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儒释道的精深教义与思想至今还在对国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在言谈之中都会引用到很多的成语和格言。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欧美国家所使用的,深深浸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包含着纷繁的宗教文化的因素。《钦定圣经译本》在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和典故。在欧美人的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引经据典,内容广泛。作为口译员,如果不对两种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就无法准确分析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但文化沉积绝不仅限于此,当代的、、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词汇,不断地添加到已有的词汇中。作为口译员,应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大的敏感性和求知欲,这样在口译中才会译得清楚,译得明白。例如在第78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JonStewart的幽默风趣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他在开场白时说“…andrightnow aroundtheworldweraebeing watched b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nearly half of whom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adoptedbyAngelinaJolie.(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其中有一半人在等着被AngelinaJolie收养。)场内观众笑翻了天,可中国观众却莫名其妙,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AngelinaJolie作为娱乐界的名人和联合国亲善大使,收养了三个外国孩子,美国媒体对她的每一次收养都进行热门报道,并称她激励了国际收养的行动。口译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补充说明,让中国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