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 隐藏的艺术(6)
2014-03-26 01:04
导读:作者显然是同情和敬佩艾力克的,他因为熟谙隐藏的技巧,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观点,但是我们从故事的结尾却不难体会到,莫泊桑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
作者显然是同情和敬佩艾力克的,他因为熟谙隐藏的技巧,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观点,但是我们从故事的结尾却不难体会到,莫泊桑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归宿,让她不但躲过了德国人的搜捕,而且在战后嫁了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以后,一个爱国者帮助她离开了妓院。这个爱国者没有偏见,爱她的英勇行为,后来又进一步爱上了她本人,娶她做了妻子,使她变成一个和别的许多夫人一样值得敬重的夫人。"○14
她的命运之所以强过羊脂球,在于她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的勇敢坚定。她不但没有羊脂球的懦弱,从她刺杀敌军军官而后匆忙逃跑看出,她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本性。
作家虽然掌握着"隐藏"的艺术技巧,但是显而易见,相比境遇悲惨的羊脂球,他虽然同情怜惜她,却更加偏爱后者--威廉艾力克。
这个普通妓女的行为,不但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也给了整个被敌人控制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村庄以巨大的鼓舞。作者虽然没有阐明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但是在结尾,出于对主人公的支持敬佩,他用村庄里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于整桩事件所抱有的巨大热情和振奋。这次事件,使村庄里原本寂静了很长时间的大钟敲响了,同时也敲响了每一名读者的心脏。我们在禁不住为这名妓女喝彩的同时,早就忘记了她的身份。她像每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一样,值得我们尊敬佩服。
当然,作者在整部作品中没有一句褒扬女主人公的话,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完全可以对女主人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以一名妓女的身份来突现爱国的主题不太妥当,有的人对主人公还抱有这样那样的成见,但我以为,作品的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不管人们的看法如何,他们对于女主人公的行为还是给予了一致的认同。她是个勇敢的爱国者,她要比当时或者现在的许多懦弱的当权者要伟大得多。作者也许存在这样的意图,一个妓女都能以生命来维护祖国的尊严,而那些软弱无能的政府和官员简直连一名普通的妓女都不如。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屡次拿一名妓女来突出主题的缘故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迫于当时的环境,莫泊桑不可能在一篇作品中直接强调对主人公的赞美。事实上,法国当局自从莫泊桑的第一篇作品《羊脂球》发表后,就将他视为"眼中钉",不断为莫泊桑的创作制造麻烦。如此一来,莫泊桑不得不用一些"隐藏自我"的手段来进行创作。没想到,这倒成就了他写作上的独特风格。他用一个普通妓女的遭遇充分说明善良和正义绝不在于人的身份高低,而善良的人在那个时代往往沦为最悲惨的受害者,受尽"上等人"的嘲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一次政变》中同样恰到好处地"藏"起了自己。他从来不板着面孔直接告诉我们医生和群众们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与此同时,他着重刻画了迫于医生逼迫,最后交出政权不屑一顾的瓦尔涅托子爵,还有对革命漠不关心一心只想治愈疾病的乡下人。作者刻画这一群迥然不同的面孔,为的就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正是这些人对于革命的厌恶和无动于衷,使得玛萨雷尔医生终于感到孤掌难鸣,最后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悻悻地回到自己本来应该待的病房,继续医生的职责为乡下人看病。
在这篇作品中,让我感到好笑的是,乡下人对于自己病情的陈述,还是玛萨雷尔医生投身革命热潮前的那一套:"刚一开头的时候,好像有不少蚂蚁顺着大腿?quot;,读到这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医生和乡下人的眼睛里,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作者描写了各类人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医生由狂热到颓废,乡下人和围观群众的麻木和厌倦,不法者的趁机作乱等等,这一切描写,归根结底就是表达法国人民对于战争的厌倦。最后说明主题,其实一切的变动,只是一些当权者争权夺利的斗争,对于医生这样的平民来讲,生活依然照旧,每个人仍旧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生活,偏离者一定要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