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1)

2014-04-10 01:11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论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毛泽东喜好踏山、侃山,尤爱写山。他能以“山”记史,
摘 要:毛泽东喜好踏山、侃山,尤爱写山。他能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毛泽东笔下的山有着瑰伟雄奇之美,绚丽璀璨之美,流动回旋之美。这与他的生活实践有关,与他的崇高人格,远大志向,宏伟抱负和理想一脉相承。关键词:意象;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挑战性格;超越情怀在中国人眼里,“山”受到特别的重视,华夏的祖先们甚至对它顶礼膜拜。作为炎黄子孙又兼革命领袖的毛泽东,更因其特殊的经历与豪迈的个性而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成长于山,跋涉运动于山;他率领群众从山里闹起了革命,在山里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胜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也因此对“山”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包括喜好踏山、侃山,尤其更爱写山。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六十多首诗词中,光“山”字就出现过五十余次,还有二十来处是没有用“山”字的山,而有名有姓的具体的山就提到过二十来座三十余次,写了山的诗词则近四十首,其中直接以山作为标题的就有十多首。真可谓处处有山,篇篇皆山。本来,山作为一种诗歌意象,从《诗经》起便已有了,“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节南山》),这一起兴之句便是写山的高峻。接下来山意象又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并逐渐发展为专门状山写水的文学流派,其作品更是洋洋大观。但其中更多的是状山之容而很少言其志,傍山之下而不敢越其上,以山为居消极避世,而少有以山为据积极进取者。毛泽东不但是一位功勋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还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究竟又为什么这样喜欢山呢?他笔下的“山”究竟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胸与抱负呢?他的“山”之诗词又是怎样的匠心独运,风格独具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毛泽东诗词中“山”的第一个特征是:以“山”记史(山起着历史的见证者的作用)。毛泽东是一位豪放的浪漫诗人。他可以“指点江山”(《沁园春·长沙》),“可上九天揽月”(《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甚至还要以声震寰宇的威势对昆仑山发话:“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念奴娇·昆仑》)。在毛泽东诗词中还有许多美妙神奇的想象,不同凡响的夸张。这些都足以证明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浪漫。然而毛泽东又是一位革命实践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毛泽东诗词就产生在毛泽东几十年来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他的全部诗词也正是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艺术上作出的极其辉煌灿烂的概括,其中的一些诗词对于其所反映和产生的历史时期来说,还是具有纪念碑性的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诗词也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一部形象的中国革命史。但是史诗也罢,画卷也罢,总得通过确凿的材料或具体的形象来赋形定影。这时候,毛泽东所钟爱的山,也即为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山便出来挑大梁担负这一历史重任了。中国革命的各重要时期与重大事件,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出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与红色政权的创造与发展(特别是其中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等等,都成了毛泽东诗词壮阔的历史背景。而反过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又都通过毛泽东笔下千姿百态的山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实则暗含当时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之意,并由此引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的重大问题。“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则会使我们联想到汪、蒋布下的反革命阴云。“黄洋界上炮声隆”(《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革命起先锋。“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讲五次反“围剿”的史实。写长征的诗词更离不开山,每一首诗都写到山。有“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的娄山关,有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冰雪千里的岷山,有“六盘山上高峰”(《清平乐·六盘山》),还有许多崇山峻岭的形象。只是所有这些“万水千山”都不过是等闲之辈,碰上我英勇的红军,天险也将不险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中国革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钟山风雨起苍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预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毛泽东的这些言史的诗词几乎都写到了山。即使建国以后,毛泽东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山”。只是这时的龟蛇不再那么嚣张,而是老老实实呆在那里,等着人们把“天堑变通途”(《水调歌头·游泳》)。“九嶷山上白云飞”(《七律·答友人》),却是对在克服困难中前进的人民的鼓舞了。纵览毛泽东诗词,我们说它是中国革命的史诗,而其中的山则是史书中的文字。其中不少的山是历史的见证,纪念碑,毛泽东正通过它们记下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即以“山”记史。毛泽东诗词中“山”的特征与作用之二就是:以“山”言志。“诗言志”是为诗歌下的最早的定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把“志”解释为“抱负”、“胸怀”,其实,“志”不仅包括“抱负”、“胸怀”,还包括着人的一切心灵世界的东西,诸如喜、怒、哀、乐、忧、思、恐等七情六欲。所以白居易讲:“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心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采诗以补察时政》)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有着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他所谙熟的诗词里,毛泽东通过写景、咏物,抒发心志情怀,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诗人深厚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造诣,又使他“言志”的形式灵活多样。他可以通过对祖国瑰丽山河的描绘,对风花雪月的描写,甚至振臂直呼以表壮志、抒豪情、现精神、展胸怀。而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钟情山水。毛泽东喜欢临水,更爱登山、写山。登山即情满于山,写山则将山人格化。早在1910年,毛泽东就借用(改动二字)日本西乡隆盛的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送给父亲,以表心志。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又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高昂的爱国激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表现了宏伟的气魄和胆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样要“起宏图”,要“截断巫山云雨”,表现了诗人改造、重整山河的壮志与决心。毛泽东有此豪情壮志,也有洒脱乐观,豁达大度的胸襟和风度。1934年,毛泽东身受排挤,中共苏区又处于极其严峻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却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情调,唱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在最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仅凭双腿,走过万水千山,其间的艰难险阻,难以胜数。然而作为红军领袖的毛泽东,不但没有怨山,反而爱山、唱山、写山。《十六字令三首》简直就是歌唱大山的组诗,词中他歌唱山的高大、磅礴、坚毅。而在《念奴娇·昆仑》中他又赞叹山的苍莽、雄浑与伟力。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光辉的诗篇《七律·长征》。诗中对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而以轻松欢快的调子表现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困难牺牲的蔑视。整首诗都昂扬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美国作家索尔兹伯曾用“冷眼向洋看世界”来形容毛泽东。其实毛泽东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也有常人所有的歌哭嘻笑,再加上他作为伟人所具有的崇高伟岸的人格和志向,使得毛泽东的感情世界色彩斑斓。1923年写给爱妻的《贺新郎》一词,一方面跟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样的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诗一样哀婉缠绵,另一方面却又有为献身民众而弃“小家”顾“大家”的壮志豪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舍却贤妻爱子,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送纵宇一郎东行》)是对友人罗章龙的热情赞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体现出战友情的至真、至善、至美。毛泽东对待同志是如此恳切,可对敌人就毫不客气了:“白云山头云欲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上的云头也愤怒得要同敌人博斗了。毛泽东作诗填词以抒发感情,而毛诗中关于“山”的描写又更能体现毛泽东的心志情怀。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上一篇: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