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称词的自称用法刍议(2)
2014-05-02 01:30
导读:里不用“我”而用“你爸爸”,等于说“我是你爸爸,为你这个儿子(张罗)”,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威 严。例(6)里用“你妈”自称,等于说“你是
里不用“我”而用“你爸爸”,等于说“我是你爸爸,为你这个儿子(张罗)”,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威
严。例(6)里用“你妈”自称,等于说“你是我女儿,让我这个母亲(去跑)”,这里包含着对于听话人没有
采取女儿对母亲应有的态度的不满。
另外,“你妈/你姐姐”这些词常在称及第三者的场合使用,如:“你妈在吗?”(客人→孩子),“你
姐姐回来了吗?”(母亲→儿子)。而在此,说话人把这些词特意用作自称词,为的是把自己放在客观的角度
上,这样可以拉开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有意冷淡对方,来表现自己异常气愤的心情,如例(7)(8)。
(7)好啊你慧芳!你妈算是猜中了,你一沾上那个姓王的就变卦了!〔渴96,刘大妈(母亲)→慧芳(女
儿)〕
(8)要断不了,你就和你妈断了!〔渴132,刘大妈(母亲)→慧芳(女儿)〕
(A2)听话人基准暗指
上例(1)以及下例(9)(10)就属于此种用法。
(9)小芳,告诉爷爷:愿意跟爷爷、东东住在一起吗?〔渴406,王子涛(祖父)→小芳(孙女、小学生)
〕
(10)是嫂子不对,光知道生活上疼你,没在学习上帮助你。〔广195,张玉(嫂子)→小四(小叔子,小
学生)〕
这个用法的形式上,似乎是(A1)省略了基准“你、您、你们”等人称代词后的格式,但我们却认为它在本
质上跟(A1)是完全不同的。它有一个特点,即常在发话中使用,如例(9)(10),让我们以这一点为线索来讨论
一下。
例(9)里的小芳平时称呼王子涛“爷爷”,例(10)里的小四称呼张玉“嫂子”,而王子涛、张玉却也用孩
子们称呼自己的亲属称谓词分别自称“爷爷”、“嫂子”。这说明王子涛和张玉把自己放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跟
他们说话。这一用法正是“说话人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同一的立场,以便从心理上等同于孩子”(6)的说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此种用法常在对孩子的发话中出现,特别是用于幼小孩子,用于幼小孩子约占自称词的大部分。(7)就这
一点看,似乎可以认为它是幼儿语言。然而实际上,一般所说的幼儿语言是指只用于年幼孩子、而不在成人间
使用的语言。(8)而汉语里的这一用法却也常见于成人之间,故称它为幼儿语言又不恰当。但尽管如此,在成
人间使用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即说话人常常把听话人看成是一个需要庇护的孩子,如上例(1)及下例(11)(12)
。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幼儿语言的引申用法。
(11)妈来看看你,好闺女!〔渴190,刘大妈(母亲)→慧芳(女儿)〕
(12)好吧,爸爸帮你参谋参谋。〔广173,张父(父亲)→张玉(女儿)〕例(11)是母亲对差点儿流产而
被送到医院的女儿说的话,例(12)是父亲对不知怎么处理好男朋友的事而老叹息的女儿说的话。
在(A1)里,说话人把自己放在客观的角度上来特意与听话人之间保持距离,这样,等于把听话人看成是个
独立的、跟自己对立的存在。而在(A2)里,说话人把自己放在听话人的立场上,这样相互之间的对立没有了,
说话人的威严及对某种态度的期待也不存在了,相反,更衬托了与听话人的连带感、亲密感,甚至于依赖感。
下例(13)很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13)周朴园:(寂寞地)今天──呃,爸爸有一点觉得自己老了。(停)你知道么?
周冲:(冷淡)不,不知道。
周朴园:(忽然)如果爸爸有一天死了,没有人照拂你,你不怕么?
周朴园平时对两个儿子(周萍、周冲)很严厉,跟他们说话一直用“我”自称,《雷雨》全篇里只在这个
场合自称为“爸爸”。在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而水落石出的当天晚上,周朴园自己在客厅里望着鲁侍萍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照片的时候,周冲进来了。例(13)是这时的对话。这里已经不存在父亲以往那种严厉的姿态。
(B)第三者作基准
第三者作基准是指说话人通过对话中提及的第三者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并用以自称,一般形式是“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