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1)
2014-04-29 01:30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作为在组织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之一,冲突之于团
[摘要]作为在组织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之一,冲突之于团队及其成员的影响作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不仅取决于冲突的内容和强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冲突处理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与团队的绩效和产出。冲突处理模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主流的二维模型将常见的冲突应对方式分为竞争、协作、妥协、回避和顺从五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五大经典测量量表——CMS、MODE、0CCI、CMMS和ROCI-Ⅱ。这些测量工具在后续经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和支持,在对其各自的条款内容、心理测量属性和优缺点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信度偏低、效度检验方法单一、社会称许性偏差影响显著等。基础理论模型的完善与测量工具的修正将成为日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冲突处理模式;冲突处理风格;维度;测量量表
鉴于团队成员在能力、认知模式、价值观、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质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有关目标、决策标准以及行为方式的冲突在团队日常生活中已不可避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冲突对个体和团队的绩效存在不同的影响。Thomas认为,冲突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处理冲突才至关重要;冲突处理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冲突的演进和结果,进而影响冲突双方的绩效表现。自Blake和Mouton提出冲突处理模式的概念之后,学术界便掀起了冲突处理研究的热潮,研究的着眼点日益宽泛,研究内容亦日趋深入和全面。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流的冲突处理模式二维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五大经典测量工具,即Hall的CMS,Thomas和Kilmann的MODE,Putnam和Wilson的0CCI,Ross和DeWine的CMMS以及Rahim的ROCI-Ⅱ,作了简单的介绍和对比评价,进而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冲突处理模式的概念界定
(一)冲突处理模式
冲突处理模式概念最早是由Blake和Mouton在其著作《管理方格》中提出的。他们从“对人的关注一对工作的关注”两个维度出发,将人们应对冲突的主要行为模式分为五类(如图1所示),即面对(confrontation)(9,9)、安抚(smoothing)(1,9)、强迫(forcing)(9,1)、回避(withdrawal)(1,1)和折中(compromising)(5,5)。该分类方法率先打破了传统的单维思维模式,提出了在竞争和合作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组合,进而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然而,冲突处理模式体现的究竟是个体的行为意图还是行为本身?它们属于权变的沟通策略还是更为高层次的沟通战略?其中是否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优选择?众多研究者对冲突处理模式的实质的理解远未能达成统一。
Thomas认为,冲突处理模式体现的是个体的行为意图,是个体期望通过行为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该意图而实施的行为是随具体问题和周遭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采用竞争模式就意味着希望“通过迫使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达成本方的目的”,而具体的施压手段则是多样的。诚然,在特定条件下,冲突处理模式也可以被视为具体的行为。但在现实环境中,行为并不一定能够清晰传达行为主体的意图,依照行为判断主体采用的冲突模式,而忽视其背后的动机是不合理的。
众所周知,冲突处理与沟通密切相关,因而在研究中准确定位分析层面也显得很重要。“协作”可以是一时的策略选择,也可以是主导双方沟通行为的战略主旨。从意图或倾向角度来看,冲突处理模式更接近于指导冲突双方进行沟通的战略思想;而从行为角度来看,冲突处理模式则类似于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冲突处理模式和冲突处理风格
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对冲突处理模式和冲突处理风格两个概念并没有作严格的区分,他们认为两者代表了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只不过视角不同而已:一个是暂时性的冲突应对方法,另一个则体现了相对固定的冲突应对风格;前者通常是情境依赖的,而后者则是个体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