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1)(3)
2014-04-29 01:30
导读:尽管具体的行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迁就和回避两种模式都旨在通过间接、迂回的方法减少冲突双方的分歧;而折中和协作两种模式则侧重于强调双方的共
尽管具体的行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迁就和回避两种模式都旨在通过间接、迂回的方法减少冲突双方的分歧;而折中和协作两种模式则侧重于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以达到平息矛盾的目的。基于各种模式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多位学者对五因子分类模型提出了质疑,进而总结出了冲突处理模式三因子分类模型。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针对两类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因此很难断言哪一种结构更符合实际,这也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方向之一。
三、冲突处理模式的测量
(一)常用测量工具
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学术界掀起了冲突处理模式研究的高潮,先后出现了五大经典测量量表,即Hall的冲突处理测量量表(ConflictManagementSurvey,CMS),Thomas和Kilmann的分歧处理测量量表(ConflictManagement-of-DifferencesInstrument,MODE),Putnam和Wilson的组织沟通冲突测量量表(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ConflictInstrument,OCCI),Ross和DeWine的冲突处理信息(传递)风格量表(ConflictManagementMessageStyle,CMMS),以及Rahim的组织冲突测量量表(第二部分)(OrganizationConflictInventory-Ⅱ,ROCI-Ⅱ)。
1、CMS
Hall基于“关注个人目标—关注关系”两个维度,将冲突处理模式分为竞争、顺从、回避、折中和协作五类。在此基础上开发的CMS总共描述了12种冲突情境,每种情境下各有五种可能出现的反应,分别对应五种冲突处理模式。测量结果体现了个体在面对自我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团队内部冲突和群体间冲突四种情境时,对各种冲突模式的偏好。情境设计是CMS区别于其他四大量表最突出的优点。
2、MODE
Thomas和Kilmann基于“自信—合作”两个维度,将冲突处理模式分为竞争、协作、折中、回避和迁就五类。MODE包含了30对条款,一共60个陈述句,如“我提出一个中间方案”,“我告诉对方我的想法,并征询他/她的意见”。被访者需从中挑选出与自己在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最相符的句子;如果没有,则选择“最有可能采取的行为”。因此,很多时候MODE测量的是“行为意图”而非“实际的行为”。该量表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自我参照数据(ipsativedata),通过自我比较揭示个体的行为偏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称许性偏差对测量结果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因为统计处理方法的局限而无法广泛应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OCCI
Putnam和Wilson在Blake和Mouton的分类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将冲突处理策略分为非对抗(采用迂回、间接的方法缓和冲突双方的矛盾)、问题导向(针对问题本身,强调冲突双方的共同利益,寻求共同目标)和控制三类。由此得出的OCCI包括30个条款,例如“在与上级争论的过程中,我把他提出的问题和我的意见整合在一起,作为新的方案提出”。该量表将“风格”或“模式”的概念转变为“策略”(strategy)概念,侧重于评估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不同沟通策略的偏好。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谈汉民族文化心理对古代
诗歌修辞的影响
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