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1)(2)

2014-04-29 01:30
导读:Kuhn和Poole将冲突(处理)风格定义为“一种持续一致的对待冲突事件和冲突对手的行为导向,其表现为一系列可见的行为,并构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具备一贯

  Kuhn和Poole将冲突(处理)风格定义为“一种持续一致的对待冲突事件和冲突对手的行为导向,其表现为一系列可见的行为,并构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具备一贯的、共同的特征。这并不是说个体的行为风格不会改变或个体不会采取其他的行为,而只是强调个体会选择(通常情况下不是有意识的)一组准则来指导他们在冲突情境中的行为,这组准则转化为特定的行为反应就是一种固定的“风格”。Hall也曾提出,冲突处理风格就是个体在冲突情境中偏好采用的行为方式,但这种偏好也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用“模式组合”代替“风格”可能更为准确,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对各种冲突处理模式的偏好,同时也体现了个体面对的情境和关系差异。本文沿袭了这一视角,将冲突处理模式及其组合作为研究的重点逐步展开。
  
  二、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与分类
  
  早期从事冲突研究的学者普遍采用非此即彼的单一维度,将冲突处理方法划分为竞争与合作两大类。自Blake和Mouton提出方格理论以来,二维分析法就成了研究主流,其效度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尽管最终得出的分类结果趋于一致,但学者们对冲突处理模式维度的具体划分和界定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冲突处理模式的二维分析模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分类模型,旨在通过两个维度的组合说明冲突处理模式“是什么”,例如“自信—合作”“建设性—参与性”;另一类则是典型的因果模型,旨在通过两个维度的组合解释选择特定的冲突处理模式是“为了什么”或“因为什么”。此类模型强调冲突双方对于不同的冲突结果的心理效价的感知,例如“关注人—关注工作”,“关注关系—关注个人利益”,“关注他人—关注自己”等(见表1)。基本上所有的因果模型都将影响冲突处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作了极端的简化,以达到分类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对冲突模式选择的前因变量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体而言,诸如“自信—合作”、“关注自己—关注他人”之
类的分类指标看起来更像一个维度的两极,其相对独立性仍有待考证。Desivilya和Eize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维度划分方法:建设性—参与性。其中,建设性/破坏性(constructive/destructive)维度针对的是冲突处理行为潜在的结果,即行为对双方关系的影响;而参与性/回避性(engagement/avoidance)维度针对的则是冲突处理模式的直接性,即正面的回应或是间接的回避。也有部分华人学者从本土文化根源出发,结合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谐”观念,提出了贴近东方人行为特征的冲突处理二维模型。黄光国采用的是“维持和谐—达成目标”两个维度,这与此前描述的二维模型比较类似,其核心在于区分了东方人“阳奉阴违”的典型行为。他认为东方人为了维护关系,不会当面提出异议,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合作。梁觉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价值型和谐—工具型和谐”维度划分方法,旨在通过分析人们对两种存在本质差异的“和谐”的追求,来揭示冲突回避行为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诚然,该模型的关注焦点从个人层面上升到了群体层面,但实质上它仍围绕着“关系—目标”这一对核心矛盾展开。
  根据二维分析法得出的冲突处理模式通常有五种,即竞争(competition)/支配(dominance)/强迫(forcing)、协作(collaboration)/整合(integration)/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迁就(accommodation)/顺从(obliging)、回避(avoiding)和折中(compromise)。竞争模式的基本假设是“零和”,采用该模式的个体(群体)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惜牺牲他人,甚至会利用自己的权势、地位胁迫对方,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协作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双赢”,这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利益以及双方关系的高度关注,采用该模式的个体(群体)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对方交换信息,探讨对策,致力于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迁就模式则意味着对他人利益和双方关系的高度重视,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对方实现目标,只求对方满意。采用回避模式的个体(群体)往往表现出对模型两个维度变量的漠不关心,他们通常选择保留自己的意见,回避对抗。而折中模式一般处于二维模型的中间位置,它意味着“有所求必先有所予”,在作出适当的让步之后得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上一篇:诗歌论文-新世纪诗歌叙事特征探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