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1)(3)
2014-05-13 01:02
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分别在和年由不同者了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仅从两书一些章节标题文字的差异就可想象其内容的大
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分别在和年由不同者了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仅从两书一些章节标题文字的差异就可想象其内容的大相径庭。第章第节,江苏版为“儒
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商务版则为“ 儒家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中的地位”,两书所提概念绝对不属于同一学科范畴。又如第章第节前者为“早期儒学的激越”;后者为“ 早期儒学的悲歌”,孰是孰非难以明确,且会令读者啼笑皆非。
当然细读内容,其中是有高下之分的。如江苏版为:“同样的,一个人能否像非士人阶层那样在祖庙中享有一个祖宗牌位,也取决于其官阶。甚至连城市之神在众神中的地位都得看此一城市官员的级别而定。”;商务版则:“倒是好反过来:一个人的官品决定着他是否能有祖庙(没读过书的人只有一个祖宗牌位),祖庙中能供多少祖先。就连万神庙里城隍的级别也取决于该城父母官的官品。”
又如,江苏版为:“宋代的常备军,除了‘近卫军’以外,尚有由地军队和民兵组成的两个编队,但它们一旦融合之后,便告瓦解。”(页);商务版则:“宋朝统治时期,除了地军(厢军)和民兵(乡兵)这两支互相融合而衰亡了的军队以外,还有作为常备军的‘禁军’。”(页)
再有,江苏版为:“王安石于年死后被封为圣徒,受人供奉,而在世纪,对他的供奉连同圣徒的称号统统被取消了。”(页);商务版则: “他(年)死后的封号和祭奠安排,在世纪又被取消了。”(页)
把“城隍”为“城市之神”,“禁军”为“近卫军”,“地军队”和“民兵”不说明特指中国传统文献所称的“厢军”和“乡兵”,从行文上还可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把王安石说成是“圣徒”则甚为乖谬了。文化所囊括的内容既宽泛又细微,因此对它的还原绝非易事,非学养深厚、细心琢磨不可为之。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形式上的统一
讲求学术规范是提高整体学术水平与扩大学术交流领域和层面的基底。汉学论著作为学术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悔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降低其价值,甚至误导读者。
形式问题之一:在审读汉学著时,历来把核对有关海外学者的名号与著述题目的看作是文的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所遵循的原则是:国外汉学家已有汉文名字,或约定俗成的中法的应遵从;其他所有外国人名都应以通用字典,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各国人名法辞典为据,并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标出原文。专著或论文的题目也当如是处理。如法国汉学家Kristofer M .Schipper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分别被为“席佩尔”、“史波儿”、“施博尔”。在参加了一次Schipper在京举办的讲座中,我才知道他的式中文名字是“施舟人”。又比如《美国中国学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页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以擅长中国语言学和历史学闻名、撰写过《安禄山叛乱的背景》、《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中华书局,年)的蒲立本先生(dwin George Pulleyblank)作“普利布兰克”。《唐代的外来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一书的著者Schafer被为“谢弗”,其实他有中文名字,叫“薛爱华”。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议《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运用
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