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6)
2014-06-19 01:24
导读:总结 以上,我们从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等三个方面对《诗歌》的文化精神做了概括。其实,它所包含
总结
以上,我们从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等三个方面对《诗歌》的文化精神做了概括。其实,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远不止此。《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总结和艺术的升华,它生成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容。这使它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远远超出了诗的界域,关于它的文化意蕴的开掘也将是无限的。
注释:
1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595页。
2选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3选自胡晓明《传统诗歌与农业社会》
4选自《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页。
5选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7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595页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3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988年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
4如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83年版235页,游国恩等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1963年版,第48页。
5黑格尔著,朱光潜译:《
美学》第三卷下,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7版,第191页。
论文出处(作者):
古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及其分类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