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1)(3)

2014-07-08 01:31
导读:研究问题,可以依据这样那样的理论,使用这样那样的方法。但是,检验其结论是否准确,都只能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唯一标准。 对“起去”的使用

研究问题,可以依据这样那样的理论,使用这样那样的方法。但是,检验其结论是否准确,都只能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唯一标准。
对“起去”的使用,研究者们所持的基本态度不外乎两种:其一,否定。或者认定趋向动词系统中根本没有“起去”;或者认定“起去”是不规范的说法。其二,肯定。认为存在便是事实,是事实便有其合理性,便应该予以承认。两种态度,反映两种不同的语用观。
本文之所以专题述说《西游记》中的“起去”,以此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就因为,32次的使用,足够证明了“起去”的存在,起码,足够证明了“起去”在《西游记》中的历史性存在。如果采取否定的态度,就得认为那32次使用全是病例,这绝对不是大多数人所能认同的。何况,“株连”起来,打击面便会超越《西游记》。比方,除了笔者(2002,2003)所举的例子,翻看金庸《鹿鼎记》,可以见到“起去”(第四十七回),上网查看,可以见到“(这些钱你)拿起去”(凤凰网2004年2月18日)。这类例子,不能无视其存在,更不能一看到就判定为不规范的说法。   (二)如何观测“起去”的语法化级度
“起去”的语法化级度,不能脱离趋向动词系统来孤立评说。
一个语法形式,由A[,1]发展为A[,2],要经历一定时段的历时演变。从共时的平面看,一旦出现A[,2],既可能是A[,1]消失、A[,2]存在,更可能是A[,2]与A[,1]累积共处,同时使用,相互间由于渊源关系而存在微妙纠结。《西游记》中的趋向动词,属于后一情况。“起去”这个形式,从《史记》时代到《西游记》时代,自然会有一个语法化的历程,不过,本文只讨论它在共时平面中的使用。
研究《西游记》的趋向动词系统,观察参与建构这个系统的除开“开来、开去”的各个成员,包括“起去”,要看到以下两点。
第一,在相互关系上,共时使用的“独用式”、“直接后附式”和“隔将后附式”并不存在固定的界限,三者有时可以相互变易。例如:
(21)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第27回)
→……我还跳下去戏他一戏。
→……我还跳将下去戏他一戏。
(22)八戒却才跳将上来,现了本相,……(第72回)
→八戒却才跳上来,现了本相。
→八戒却才上来,现了本相。
上例表明:独用的“下去”,不一定不能说成“V下去”或“V将下去”;反过来看,隔将后附的“V将上来”,不一定不能说成“V上来”或“上来”。又如:
(23)沙僧闻言,也纵云跳将起去。(第29回)
→沙僧闻言,也纵云跳起去。
→沙僧闻言,也纵云起去。
上例是:V将起去→V起去→起去。这意味着也可以是:起去→V起去→V将起去。
第二,在词语接纳上,共时使用的“独用式”、“直接后附式”和“隔将后附式”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倾向。特别是,作为趋向动词语法化的高级度形式,“隔将后附式”对所有的趋向动词一视同仁。比如“V将起来”和“V将起去”:
(24)行者一骨鲁跳将起来,……(第17回)
(25)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第17回)
这两例见于同一回,说的是同一人物的同一动作。“跳”字后边都出现“将”字,但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分别选用了“起来”和“起去”。
“起来”是趋向动词系统中的超强势成员。《西游记》里,“起来”共出现228次,其中独用为73次,“V起来”为106次,“V将起来”为49次。作为趋向动词系统中超弱势成员的“起去”,在出现的总次数上,不到“起来”的七分之一,然而,仅就“隔将后附”这一语法化的高级度形式看,却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把“起来”和“起去”分别开来看,“起来”隔将后附的次数,不到“起来”独用和直接后附次数总和的三分之一,而“起去”隔将后附的次数,却多于“起去”独用和直接后附次数的总和。第二,把“起来”和“起去”联系起来看,“起去”隔将后附有17次,跟“起来”隔将后附49次相比,达到了三分之一强。第三,仅就使用频率很高的动词“跳”来说,“跳将起去”出现11次,“跳将起来”也出现11次(见17回、25回、29回、30回a、30回b、35回a、35回b、35回c、40回、44回、75回),二者出现次数相等。可见,尽管“起去”处于绝对的弱势,但就《西游记》而言,“起去”的语法化级度跟包括“起来”在内的其他趋向动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语法化的进程上,在表示“趋向”语义的范围之内,它跟其他趋向动词是同步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 》(1) 下一篇:浅析陶渊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