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国学主义”的蝶变(1)
2014-07-22 01:00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国学主义”的蝶变(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关键词:国学,国学主义,中国当代,大家国学,西学,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出于对国学
关键词:国学,国学主义,中国当代,大家国学,西学,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出于对国学概念的偏执心理,本人一向对标举“国学”的书籍敬而远之。在印象里,“国学”很大程度上是种理想主义的定义,不管学术界和传媒界怎么称之为“热”,本源还是因为太“冷”。如同强调团结,根本问题是人们目及之处帮派林立,“不团结”的现象丛生,否则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偶尔读到由新华文轩策划的《大家国学》系列丛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却让笔者对“国学”的外延有了深层的认识。《大家国学》顾名思义是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收录了近代以来在民族文化领域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20人的作品。由于选题具有鲜明的高端性,将之解读为“国学大家”也恰如其分。尽管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争议尚无定论,诸如“复辟”、“复古”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从“接续文脉”的角度看,丛书的出版对普及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当下社会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翻读昔日博学鸿儒的著作,至少可以看清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文化经典集成。自从被章太炎等人冠以了“国学”名号,所谓“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便开始附加了大量的社会实用主义内涵,偏离了“穷治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变,人们对“国学”的渴求心态愈加庄严凝重,认知度也越来越宽泛。如此便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国学”倡导者,其中不乏毫无原则复古尊儒的人,也有不分青红皂白打压者,而这都不是正确化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张力的应有态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有人认为,国学之所以沦落到“弘扬”或“捍卫”的地步,首先是普及力度不够,中国文化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的断层已经不能回避,而贴近民众的传统文化书籍甚少;其次表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不论是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派”还是以王国维、傅斯年为代表的“学术理论派”,都没有客观地认识到新旧文化无法截然分开的事实。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也是对“国学”的误读,因为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学术存在的依据,更没有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若厘清“国学”概念,一方面必须承认传统文化也是渐进和流动的,如认同孔孟论著属于传统文化,李贽等人的反儒学论著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国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集合体,目的是用于区别“西学”,在学术领域只能算是一种分类符号,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科学的精细学科。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
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