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时代的现实人性——解读小说《蜗居》中复(4)
2014-07-30 01:01
导读:在《蜗居》中投射出各个阶层内心的冲突、欲望和价值观等,展现出他们内心里存在的不同的自己。这部小说虽然以房子、房奴为焦点,但是更为深刻的内
在《蜗居》中投射出各个阶层内心的冲突、欲望和价值观等,展现出他们内心里存在的不同的自己。这部小说虽然以房子、房奴为焦点,但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揭示了各个阶层人复杂的人性以及他们在蜗居时代的所追求的价值意义和人生理念。所有的情节的发展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和引申的,其中还掺杂着许多感情纠结,而情感实际上是代表了内心的欲望而已。作者一方面赋予了小说人物所具有的一些优点,但却同时让这些人物有时陷入到了被道德批判的境地,这样的处理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冲突,似乎她也一方面希望可以表现得成熟和理想,但内心的超我却不能接受自己可以那么地成熟和理想,当有这样的欲望时会得到人性的惩罚,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一样。
(二)《蜗居》中现实的残酷性和理想的价值性
真实的现实往往可能是残酷的,而当这种残酷的现实又那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或许会比现实更加的残酷。我们要从现实的角度去评价这部小说,去了解和分析他们不同的需求,从而去发觉我们自己现实世界里追逐的需求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蜗居》中人性的需求与追寻的意义
1、人的需求层次
美国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这使我们能够从追求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生命的高度,是混同于其他低级生命,还是处于超出众人的较高境界。
2、《蜗居》中追求的人生意义
当然,包括《蜗居》所有角色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这一最高人生目标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不能成为将自己庸俗化的借口,我们应该也能够有超出物质欲望的最高层次的追求,在生命前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时时追问自己的人生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以灵魂拷问的方式为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结语
照着《蜗居》这面生活镜子,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也许不如意,也许清贫,也许有些无奈,人生是有底线的,道德是有标准的。我们要在底线和标准的范围内追逐我们所需要的。否则,换来的只是人性的惩罚与背叛。我们可以从《蜗居》中发觉一些人生的真谛和追求,了解我们现实社会中复杂的人性。人性可能被我们内心的超我战胜了,胜利过一回,但只是哭苦了人性,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还需要重新去寻求孕育的基地,那便又是一次见不到的苦旅。
参考文献
【1】 六六.蜗居【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2】 雷达.文学活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 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 孙先科.颂祷与自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5】 蔡笑岳.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