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代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

2015-05-14 01:19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当代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作 者】朱小美/张明 【作者简介】朱小美,张明,安徽大学 作者

【作 者】朱小美/张明
【作者简介】朱小美,张明,安徽大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内容提要】模糊语言学是6、710年代开始兴起的1门重要的边缘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依据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的模糊集论。本文拟对210世纪后期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作1简评,以期读者对当代国外模糊语言研究的方法及现状有1大致的了解。
【摘 要 题】语言学
【关 键 词】模糊集合/隶属度/模糊度/等级真值
【正 文】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模糊语言学把语言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不仅适应自然语言研究的发展,而且为解决形式语言中的许多难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1965)的模糊集合论。模糊集合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整个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不赞成对事物进行1刀切的做法,承认在两个值之间有无数区间值,有无数隶属度。因此,模糊理论的诞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但促进了模糊学自身的发展,而且给数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1系列学科带来空前的变革。从此,人们在科学研究中不仅注意中心现象或精确想象,而且开始注意边缘现象或模糊现象。模糊语言学就是在这1学术环境中发展起来的1门边缘科学。综观国外语言学者利用模糊理论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不同方法,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世纪后期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作1简要回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 模糊理论与语言研究
伍铁平(1999)在其《模糊语言学》1书中谈到,早在Zadeh之前就有许多人提出“模糊”这1概念,为什么只有在Zadeh之后研究模糊才发展成1些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包括正在形成的“模糊语言学”?伍铁平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是人类的认识有1个逐步进化的过程,2是只有Zadeh才适应现代科学的要求,将模糊理论形式化、数学化,从而使它能够广泛适用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方面。Zadeh(1965)的模糊集合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集合的界限不固定,元素属于集合的隶属度除了0,12值之外,还可以取两值之间的任意实数为值。由此可见,模糊集合理论比较适合定义模糊语言,它对模糊语义的处理比较切合自然语言的实际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 Lakoff就将模糊理论引入语言研究。他指出,语义界限有1定的模糊性,以“鸟类”为例,知更鸟为典型的鸟类,蝙蝠则不大属于此类。他把鸟类有关成员按其属于“鸟类”的不同程度排列起来,排列的标准以每1成员与“鸟类”典型成员的相似度为衡量尺度,如:
(1)知更鸟
  鹰
  鸡、鸭、鹅
  企鹅、塘鹅
  蝙蝠
这个排列比较真实地描述了“鸟类”意义。Lakoff还将等级排列概念由隶属度引至真值制定上。与例1排列相对应的等级真值可由下列表示:
(2) a. 知更鸟属于鸟类  (绝对真)
  b. 鹰属于鸟类    (没有a真)
  c. 鸡属于鸟类    (没有b真)
  d. 企鹅属于鸟类   (没有c真)
  e. 蝙蝠属于鸟类   (假,或与真相距甚远)
  f. 母牛属于鸟类   (绝对假)(Lakoff 1973,1982)
这个例子只能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理解。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a, b, c, d属全真,而e, f属全假,企鹅不是典型的鸟类这1事实,并不使“企鹅属于鸟类”的真值为真的程度降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Lakoff(1973)还提出,制定隶属度至少可依据4项标准:定义、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和临时特征。前3项标准对隶属度的不同等级的制定有作用,最后1项虽无此功能,但能在1定程度上发挥其作用。Lakoff的结论是:模糊概念逻辑是可以系统地建立起来的,模糊概念本身有其内部结构,在自然语言中,真值是1定程度上的真值,而不是绝对真值。他还指出,代数函数在限制词义的研究中起1定作用,限制词的研究表明形式语义学是自然语言逻辑的正确处理方法,公理理论是不完善的,因为公理方法对模糊概念是无能为力的。
Lakoff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认知语言学,他曾对模糊集理论运用于语言学抱有很大希望,但他认为模糊集理论用于认知语言学有局限性,因为模糊集理论主要用来处理1些可以度量的语义特征,而很难解决语言认知过程、语境对语言影响等方面的问题。Lakoff这1观点有失偏颇,模糊集理论可以运用于语境影响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如在度量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些必要的语义参数,可以处理若干认知过程和语境影响等问题(张乔1998)。
另1位美国语言学家McCawley(1981)对语言中的模糊性及模糊集理论的运用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他在《语言学家总想知道但却难以启齿去下问的逻辑》1书中,全面考察了模糊概念在语言学中的应用。在讨论模糊概念时,他的例子是:
(3) a. 胖子都是讨人喜欢的。
  b. 有些高个子令人讨厌。
如用模糊集概念解释,公式可为:
(4) a. minx |(胖x, 讨人喜欢x)|
  b. maxx|∧(高x, 令人讨厌x)|
McCawley(1981)认为,公式与直觉不太吻合。例如:|Kissinger胖|=0.3,|Kissinger讨人喜欢|=0.2,那么,|(Kissinger胖,Kissinger讨人喜欢)|=0.2,也就是说,例4a的真值不能超过0.2,这看来是不符合直觉的。Kissinger至多不过是例3a的1个反例,但它的存在却使例3a的真值低很多。这里提出的问题是:量化表达式的真值应该和定义域中的各个元素有关。McCawley认为解决问题的1个方法是引进“模糊度”概念。举个例3a的反例,“有1个胖子1点也不讨人喜欢”。对“所有胖子都讨人喜欢”来说,Kissinger作为反例的程度是0.3× 0.1=0.03,即Kissinger对例3a的真值为0.97,这1结果较接近人的感觉(McCawley 1981)。用小数点表示模糊度有很大任意性,带有1定主观性的缺点,但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伍铁平1999)。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另外,McCawley还讨论了等级真值问题。他指出,用0与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真值可以正确处理模糊概念,这些中间值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为地划出不切实际的界限。例如:“高”表示1个相对性很强的概念,如何形式化表示“x很高”,Zadeh提出,|x很高|=|x高|[2]。McCawley认为Zadeh的公式确认|x很高|≤|x高|是正确的,但它同时也确认1个人既可以“很高”,也可以“高”;1个人可以“不很高”,也可以“不高”,因为1[2]=1,0[2]=0。所以,McCawley用|x很高|=|x′高|,高度(x′)=高度(x)-3″这1公式来表示。由于引入高度这1概念,如果想很高,必须比“高”还要至少高3″。这个任意选择的数字3″可以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McCawley 1981; Zadeh 1972)。McCawley对语言中的模糊性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他在这1方面的贡献在国外有较大影响。
2. 自然语言方面
模糊语言学在自然语言方面的研究是以自然语言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从语言学角度探讨模糊语言。这种研究立足于实际语料,通过分析实际数据而得出结论。其代表人物有英国语言学Channell。Channell(1994)的研究兴趣是语言学的实际应用,她在《模糊语言》1书中,考察了英语如何提供不同形式的模糊方法。她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模糊语言,描述模糊语言的不同形式,说明它们的语用价值。Channell的结论基于实际语言材料,而不是纯理论研究。她主要讨论了两种模糊词语:数量模糊,如“大约10个人”,和模糊范畴标志,如“类似电影之类的东西”。在讨论模糊量词时,Channell认为:语言中存在着1些词语,它们的作用是使语义模糊化,如“大约”;而模糊数量语义则是由1个连续的数字域来表现的,如“大约210”;不同的模糊量化修饰语将控制数字域的制定,如“大约210”和“210多”等。同时,Channell还认为,含有精确数字的词语也可能表示模糊语义,比如,“我今天下午两点去你家”,句中的“两点”就可能是1个模糊词语,即“两点左右”,不1定就是两点整,并非两点钟声1响人就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讨论“类似电影之类的东西”这种模糊词语时,Channell把“类似……之类的东西”叫做“标签”。这类“标签”可以促使形成1个模糊范畴,这个范畴的制定与语义和语用有关。某个范畴以典型元素为中心而构成,比如,“电影”就是“类似电影之类的东西”这1模糊范畴的中心成分。她认为语言使用者需要分析语用信息以识别某1模糊范畴。而语用范畴则包括:语境,文章或会话的目的、人们的知识等(Channell 1994)。
Channell认为,研究模糊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功能有1定理论意义。第1,模糊语言是客观存在;第2,人们使用模糊语言并不感到特别困难,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对付模糊概念。Channell的研究方法实用性很强,她利用语言实验的科学方法加强语义研究,弥补了纯理论方法的欠缺,使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
另外,美国语言学家Prince等(1980)在自然语言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两种类型的限制词,其调查的方法是通过医生之间的谈话和开会记录收集语言材料。他们最初假设医生们对医学技术问题的交流应该没有问题,但在讨论医德问题时可能会有1定困难,因为他们不具备这方面的正规训练。这1假设最终与事实不符。调查结果表明,即使在谈论技术问题时,医生们的语言也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如,His weight was approximately three point two kilograms,which is essentially what his birth weight Was. 可见,即使讨论医学问题,医生们也用模糊限制词。Prince等称这种限制词为制造模糊的词语。他们认为,限制词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使词语模糊化,1种是语义本身模糊,另1种是说话人和语义之间的模糊,即指说话人对命题真值作出承诺的程度。
Prince等人列出两大类限制词:近似化词和遮掩词。近似化词影响命题内容。影响方式有两种:1是通过“改变限制词”,词语变得非典型,如“很多”中的“很”;2是通过“模糊限制词”,精确词语含有模糊意义,如“大约310”中的“大约”。遮掩词影响说话人承诺的程度和类型,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表示说话人的不完全性许诺:1是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判断,如I think;2是说话人自己无直接知识,只是间接地引用别人的判断,如according to his estimates等。他们认为,近似化词将语义本身模糊化,而遮掩词并无这种影响。因此,“燕子是1种鸟”和“我想燕子是1种鸟”的语义真值应该没有太大差别,其不同仅在于后句的说话人对真值不太肯定。由此可见,近似化词与语义研究紧密相关,改变它们所修饰的词语的语义隶属度;而遮掩词则属于语用学研究对象。Prince等人还指出,由于缺乏精确的概念标准,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不得不使用模糊词语(Prince et al. 1980)。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从自然语言方面讨论的语言实验资料看,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性不容忽视。人们试着用各种方法去描述和解释这种模糊性,以期使之为人类语言交际的完善作出贡献。事实上,模糊语言如同精确语言1样,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起着10分重要的作用。
3. 形式语言方面
人们通常认为模糊语言学很难形式化。实际上,模糊语言学可以形式化,不过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形式化工作需要采用1些特殊的方法罢了。
美国语言学家Black早在1937年就提出1种模糊词语形式化的处理方法,认为模糊性应该用模糊度来表示,这1提法指出了语言的实质性问题。这种方法与Zadeh(1972)的基本1致,两者都认为模糊词语的语义适用界限具有渐变性,不同的是Zadeh用隶属度的形式对模糊性给予数量化的描述,而不是Black(1963)所用的模糊度。Black的提法大大早于Zadeh(1972)的模糊集理论,为后来的模糊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Wachtel对近似值的处理方法则是规定1个以恰当的约数为中心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的元素均在1定程度上属于典型元素,即指定的约数。如果典型元素1边的n与位于典型元素另1边的m离典型元素距离相等,它们的隶属度相同。比如在含有“大约”的近似值计算式里,近似值区间的长短是由1个从C(语境的集合)到F(约数函数的集合)的函数来决定的(Wachtel 1980)。如“小王大约有310个同学”的真值相对于语境c可为真,且仅当30在c中是小王的同学人数的适当约数,这也就是说小王的同学的数目是“‘大约’(30,c)”的元素之1(张乔1998)。Wachtel在进行形式处理时把语境作为考虑的因素之1,其研究成果表明语境确实对模糊语义的理解有较大的影响。荷兰学者Hrmann(1982)曾说过,如人们会认为“几座山”(a few mountains)是指4-5座山,而“少许面包屑”(a few crumbs)却指8粒面包屑。Wachtel的形式处理主要以典型论为理论基础,但他没有提供对隶属度和等级真值的处理方法,因此,该方法在处理模糊语义方面有1定的局限性。

 

 

[NextPage]

 

广义量词理论虽然与模糊集理论不尽相同,但它是模糊量词形式化处理的理论根据之1。Mostowski于1957年提出“广义量词”这1概念,当时影响不大。美国语言学家Montague的研究改变了这1局面,他的理论以其1974年的代表作《普通英语量化的妥善处理》(The Proper Treatment of Quantification in Ordinary English)为核心,以传统的形式为量词(如all, some, any)形式化处理做出很大贡献,证明了自然语言包括其中的量词可以得到完善的形式化处理。Barwise和Cooper(198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颇具影响的广义量词理论。

大学排名


广义量词理论主要研究名词与量词的关系,其特点着重于表现自然语言中量词的语义特征,它处理的量词范围比较广泛,不但处理逻辑量词,如all, no等,也处理模糊量词,如most, many等。广义量词理论采用主谓分析法,将量词看作1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2元关系。广义量词理论提出守恒性、外延性、数量性、变异性等4大语义普遍特征。守恒性是指自然语言中的每个量词都是守恒的;量词具有外延性,其定义域的外延对量词的解释无影响(如果命题“所有学生都离开了”为真,那么尽管在定义域中再加入或拿出与此命题无关的元素,如苹果,这个命题真值仍然为真);数量性说明的是量词的解释只同有关集合中元素的数目相关,而同元素本身无关;变异性则说明在某个模型中当更多的元素加入其定义域时,可能会有不被量词所影响的集合存在。广义量词可由这4种语义普遍特征来定义,这其中,守恒性适用范围最广,有效性最强。另外,模糊量词也具有这4种语义普遍特征(Mostowski 1957; Montague 1974; Barwise and Cooper 1981; Van Benthem 1984; Keenan and Stavi 1986; Westerstahl 1989; Cann 1993)。
广义量词理论也有1定的局限性。虽然广义量词理论成功地概括了广义量词的语义普遍特征,但它是以非真即假的真值原则为前提,也就是说,1个命题必定是真或是假,无中间值存在。因此,广义量词理论不能表现模糊量化命题在1定程度上真或假的特征(张乔1998)。任何带有模糊量词的命题自然会有1定的模糊性。广义量词理论的提出受到在特定语境中解释广义量词这1条件的限制,但在特定语境中模糊量化的真值仍然是模糊的,所以在处理模糊性真值方面,模糊集合理论较为有效。如“不少学生是从上海来的”,到底多少才算“不少”,“学生”和“不少”之间的交集应有多少元素本命题才算真?广义量词理论没有提供处理这种模糊性真值的方法。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 认知方面
模糊集是将2值逻辑广义化。典型集论与模糊集论在某些方面相近,均对自然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提供表达方式。典型集论以集合中典型与非典型之间的关系形式来说明模糊性,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模糊性。人们根据某元素对典型的相似程度来排列有关词项。比如,当需要定出“大约310个学生”的语义范畴时,1般要先定出哪1个或哪1些元素是典型成分,然后再根据该典型定出这1集合所能包括的其他元素。如果设“310”为典型,那么“2109”,“3101”等比较靠近“310”的数字可排列在先。可见,1个非典型离典型越近,它的隶属度程度就越高(Rosch 1978; Chierchia and McConnel-Ginet 1990)。典型在1个模糊集中起着标准典范的作用,它对语义范畴的制定有很大影响。虽然典型集论和模糊集论相互并不矛盾,但所采取的方法不同。模糊集论主要用形式语言来表示模糊性,而典型集论则用非数值形式来表现模糊性,前者强调隶属度的连续性,后者则强调典型的代表性。
英国爱丁堡大学Williamson(1996)在《模糊性》(Vagueness)1书中也是从认知学角度对模糊性进行研究。Williamson主张,模糊性是1种认知现象,1种人类对客观世界还缺乏彻底了解的现象。在其著作中,他讨论了历史遗留下来的1个问题,即“堆”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1粒沙子,如果把它从1堆沙里取走,那么沙堆将不再是“沙堆”了。问题是目前人类还不知道哪1粒沙子这么至关重要。这种观点远远超出模糊性的研究。William son主张的核心是人类知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又不易察觉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元语言中的模糊性是由人类有限的知识造成的。他提倡的理论是唯实主义,认为人类对现实世界概念界限的认识有限。他肯定经典逻辑和经典语义学对模糊性研究是适用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Williamson指出,不能准确判断某人是否“聪明”,是因为我们不能统1大家的见解,无法断定他是聪明还是不聪明。除此之外,用来给“模糊”下定义的语言也并不精确,当然这属于更高层次的模糊,Williamson称之为“元语言”级的模糊。这种元语言的模糊目前还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理论可以处理它,而这种元语言也常被误认为1种精确语言。经典逻辑常被认为对模糊语言行不通,但人们又总想将其用于元语言之中。因此,Williamson认为模糊性是1个认识问题,经典逻辑或语义学不能处理模糊性是1种误解。1个命题的真值不能确定,是因为人们无法知道他的真值是真还是假。他认为,认识上的模糊是对自然语言模糊的最好解释,所有非传统方法,包括模糊逻辑都不能很好地处理模糊性。1个词的内涵是人所共知的,但其外延却无1定论。比如,“大约210”,它的内涵可为“近似210的1个数字区间”,但到底哪些数组成这个数字区间,即它的外延,却是1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Williamson认为经典逻辑要保留,

 

[1]  

    上一篇:论小说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