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建立人事管理制度,加强人员控制。人事管理制度是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具体包括人员采用、职工培训、职工考核与轮换等。人事管理制度是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监控,防范业务操作风险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配套的优胜劣汰用人制度。认真执行合理有效的用工政策,打破大锅饭和终身制,在职工的聘用、晋升、考核、培训、报酬等方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把思想品质好、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要害岗位。建立职工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分层次培训,开展思想、职业、遵纪守法、清政廉洁、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法治观念和敬业精神。建立职工考核和岗位轮换制度。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任期和离职,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撤换,同时要在本部门各岗位之间和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定期的干部、员工异地交流、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从而增强干部的业务技能,杜绝隐患,防范风险。
(二)建立银行业内控支持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随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国内金融体系、规则、制度及运行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而对不断演进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银行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内控支持体系,以构建一个面向,符合现代银行业发展趋向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内控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内控支持体系是指银行业机构在全面实施内控制度体系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和方法。具体包涵预警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内控评价系统等。内控支持系统并不是表现为独立存在的某项具体管理制度,而是全面实施内控制度的载体,确保银行业各个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得到全面控制和相互制约,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建立预警监测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此系统是银行业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指标、测算判断和现代传导系统,对银行业主体运行质量和安全状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决策者提供依据。设计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要紧密围绕资金运行过程中偿还和增值特性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设置,所选择的指标要坚持以国家有关金融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金融风险实际,参照国际惯例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如资金流动比率、净拆借资金比率、加权不良贷款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内部控制完善与执行情况以及单个金融机构风险预测、地区性金融风险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预测、道德风险预测等。建立预警处理中心。各银行业机构要建立专职部门,根据风险预警指标内容要求,及时到业务部门收集真实、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和非现场数据,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指标分析和定性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资产流动性理论和突变理论为基础,对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金融风险程度和暴露等级进行测算和判断,测出整个系统的安全程度,向决策机构综合反映资金营运安全情况,反映影响金融机构经营安全的不利因素,反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状况等,为和处置金融风险提供依据,确保银行业安全运行。
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此系统是指银行业运用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对整体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达到内部控制的高效化和最优化。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监测报告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经营中的各种信息,是对银行业实施有效控制的一个基本前提,有利于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实施监控,达到有效管理风险的目的。建立电子网络系统。要建立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确保来源真实可靠的行业信息网络,以取代落后的手工操作的内控工具。应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统一开发合作金融操作系统,要对各项业务的计算机系统从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直到维护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在有控制、有记录、可监督之下。将银行业机构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科学的信息管理支持基础上,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以便决策部门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建立科学的监测报告系统。要建立银行业机构月度、季度、年度各种反映业务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的报表及监测数据,建立银行业综合分析、评价及监管报告。将上述原始信息资料实行计算机联网,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确保记录和核算的真实合法。从而建成“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银行业信息管理系统,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 建立内控评价系统,提高内控机制的工作效率。此系统是指银行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作出评审结论。建立这一系统能持续地监测内控运行质量,客观地评价内控在防止舞弊、消除风险和严守经营法规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重点是放在内控制度的研究和评价上,以提高内控机制的工作效率。银行业内控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内控制度是否具有全面性;内控制度的核心是否具有审慎性;内控制度执行是否具有有效性,内控机构是否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内容指标必须系统和量化,反映出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和本质特征。银行业内控评价方法。主要是借助预警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果,采用反映真实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和分类比较方法,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研究和评价,并使评价结论真实、严密。既要对各个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总体状况作出全面的判断,也要注意发现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内控评审后的处理。评价后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对严重违反法规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从而实现提高经营质量、经济效益的目标,保证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三)建立银行业内控监督体系,保证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1. 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强化自我控制职能。内部审计机制是银行业内控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内控监督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它在内部控制运行中起着监督保障作用。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具体包括审计、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等。建立系统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内部审计应体现的独立性、权威性、严肃性。初步设想是应在银行业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