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分析(2)
2013-09-16 01:13
导读:(3)机构 内部缺乏风险意识。因为次贷的贷款利率很高,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贷款的时候规定了相当严格的触发条件,所以,贷款机构认为次级贷款是不
(3)机构内部缺乏风险意识。因为次贷的贷款利率很高,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贷款的时候规定了相当严格的触发条件,所以,贷款机构认为次级贷款是不仅有利可图,而且承担的风险也很小,于是纷纷降低贷款的门槛,
放松审核条件,这实际上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最初的根源。住房资金的活动和周转是金融机构赢利的源泉,由于住房贷款属于长期贷款,影响了贷款机构的资金流动,所以这些机构把贷款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债券,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卖给者。在这个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这些债券的评级标准都比较低,评定的级别都很高,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只能通过评级的结果来判定债券的优劣,并不能真正了解债券到底优在哪里、劣在哪里,投资风险增加。美国的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扩大,使得这场源于美国的,演变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2 次贷危机对我国业的影响和启示
相对于美国“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国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由于股市发展不长,规模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也不高,因此,中国银行业仍主宰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中国银行业不仅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战场,而且也成为政府重点保护对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个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都在不断加深,但是对于金融业,我国政府一直采取谨慎的负责任的态度,循序渐进的开放,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这次次贷危机中遭受的损失比较小。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刺激按揭债券,而且数量比较少,并没有对这些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但是,这场次贷危机却为改革中的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我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多的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1 理性的进行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积极的意义。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资产化向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收益需求。
但是,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增强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础资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影响到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发生于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波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不得不“归功”于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
2.2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和发达
相比,金融风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的美国,金融机构也常常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视监管规则和相关风险,总是尽可能的创造出新的规避金融管制的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一旦经济状况变坏,积累的风险就会暴露,并向外扩散。因此,应该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金融产品的产生、和特性等等,在整个金融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