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轮换制度的分析和思考(3)
2013-09-19 01:17
导读:(二)开展轮岗前谈话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工作岗位的改变是件大事,处理不好易使员工闹情绪,影响工作,因此,具体实施
(二)开展轮岗前谈话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工作岗位的改变是件大事,处理不好易使员工闹情绪,影响工作,因此,具体实施前要逐人进行谈话,了解员工思想活动情况,使员工放下包袱以愉快心情接受新的工作安排,防止出现因岗位轮换而产生思想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现象的发生。有些员工长期从事一项业务,脑海里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工作也比较顺手,满足于现状,不是很愿意在去接受新的业务,还有一些员工不愿意去接受比原先岗位工作相对任务更重、风险更大的岗位。因此要切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员工知道实行岗位轮换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好方法,激励员工勇于挑战新的事物。
(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搞突击。坚持岗位轮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案件、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制定轮换规则。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长期计划,根据每位员工年龄、能力、经历不同,因人而宜,统筹安排,在合理流动基础上,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要根据本专业的人员安置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轮换,可采取岗位互换、岗位循环、专业互换、专业循环、跨网点轮换、跨部门轮换等形式;同时应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和时间间隔,避免过于频繁轮换给员工带来冲击,使新知识掌握不牢,轮换应分批次进行。
(四)加强员务知识培训。在岗位间人员变动较大,尤其是岗位交接和人员对新的业务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对轮岗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的解决措施,就易造成上和制度上的漏洞,调换岗位后,人员对新的工作与业务需求,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整个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才能达到原有的协调性、一致性与高效性,因此必须组织员习培训,通过学习使员工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岗位的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达到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服务质量,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培训不搞“齐步走”,而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理论、管理方面培训;对骨干采取培训班、研讨等形式提高适应能力;对一般员工则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防止对新的工作一知半解。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五)保持业务发展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注意采取灵活的以老带新方式理顺与客户关系,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做到不因人为原因,使优质客户随之流失,处理好轮岗与保持经营稳定性关系。
(六)建立管理、考核、监督制度。为保证岗位轮换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行资源部门要负责考核、监督各部门业务岗位轮换工作,并建立各行的业务岗位人员轮换岗位工作,对部门提出的人员调整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向领导反映,提出落实意见,对计划的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对原岗位工作业绩、表现、执行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对重要岗位离岗稽核,并做好检查记录,将结论填入换岗登记表中,交人事部门存档。
一言以蔽之,岗位轮换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商业股份制改造对银行业务发展不仅带来新的契机,也对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岗位轮换制的常抓不懈,将使得制度的执行、风险的控制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后备人才在轮换中脱颖而出,为业的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真正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