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完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探析
2013-10-14 02:1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论完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探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商业 内部控制 会计风险防范
【关键词】商业 内部控制 会计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文章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银行业机构是一个高风险和突发性事件极易出现的行业和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有效避免和防范高风险、突发性事件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是实现预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设立新的机构和开办新的业务都必须要内控先行。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内部控制失灵是造成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的直接原因,而隐藏在内部控制失灵现象背后的则是内部控制要素的缺失和内部控制运行体系的紊乱。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熟悉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症下,亡羊补牢,堵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窟窿,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大案要案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内部控制理念还不到位
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熟悉不全面,不完整。有些治理者仍然认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治理者把内部会计控制等同于内部,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二是没有摆正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内控优先理念缺乏。一些分支机构没有熟悉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反而把内部控制与发展业务对立起来,只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以至形成大量风险,直接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资源政策还不够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没有建立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机制,在治理层不能恰当地配备人力资源,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的分支行没有建立不相容岗位职务
说明书,轻易造成混岗作业;有的行业岗位职责不具体,该职务应承担的责任不清,造成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未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不利于要害岗位人员的核查和监督。四是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及其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滞后。目前对员工和机构的考核总体上是以业务发展指标为主,而工作质量和内部控制指标居于次要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逆向激励的问题。为了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均对其分支机构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不过,大多数银行推出的激励考核机制侧重于业务发展,较少考虑内控建设情况。
2、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
因为要害人员往往拥有一定的人、财、物权,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重要凭证和印章,也就有更多的作案机会。鉴于此,国外银行大多都建立了针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更为严格的监督约束,比如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专门的内部审计。但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银行在赋予要害人员非凡权力的同时,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尚未推行,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存在重大缺陷,侧重于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审计,忽视对要害人员(尤其是治理人员)的审计。无论是审计频率,还是审计范围上都远不能形成对要害人员的有效威慑,从而为要害人员作案提供可能。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对会计治理活动的控制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
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核算系统条块分割和缺乏统筹,使得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矛盾、空白、低效;员工职责不够清楚,未细化到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缺乏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造成混岗、一人多岗和顶岗的现象普遍。二是授权授信不够完善。授权机制不够科学,授多大权、授哪些权没有适当的授权模型;对授权的制约和监督跟不上,对授权中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对越权行为惩处不力。
4、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匹配
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可概括为决策、建设与治理、执行与操作、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五个环节。其中,监督评价环节的作用是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并督促治理层纠正内部控制隐患和缺陷。现实中,这一环节的职责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显得相当薄弱。首先,有些银行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受体制干扰较多,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对总行层面进行审计时,难度相当大;再次,受制于架构设置的缺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强,很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其提出的整改要求重视性不高,影响内控改进的效率;第四,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范围;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相关业务不熟,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