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2)

2013-10-15 02:02
导读:鉴于商业的风险特征, 在业务经营中要实行全面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对各种风险( 包括信用风险、风险、操作风险等) 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其中

  鉴于商业的风险特征, 在业务经营中要实行全面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对各种风险( 包括信用风险、风险、操作风险等) 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经营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也主要针对信用风险提出了要求, 如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等。实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要注意两点:首先, 要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 才能了解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风险, 按规律办事, 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 其次, 风险控制和防范是为业务发展服务的, 是为提高效益服务的, 而不是为防范风险而防范风险。什么都不做似乎没有风险, 但是, 如果什么都不做, 银行就要倒闭, 就要成为最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中, 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益, 是为了业务发展, 而不是限制和阻碍业务发展。因此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 商业银行必须考虑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管理。
  对应风险控制型的增长方式, 商业银行的主要考核指标有: 资本充足率、经济资本控制额( 包括操作风险经济资本控制额)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资产比例及贷款迁徙率等, 这些指标都反映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
  
  三、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转变观念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主要体现在:
  ( 1)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 不仅是围绕客户做业务, 而且要围绕客户管理业务, 包括我们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都要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设置。
  ( 2) 稳健经营。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 经营货币是最大的风险经营, 因而银行也是最大的风险企业。因此, 坚持稳健经营, 不仅是由银行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银行从沉痛的教训和巨大的资金损失中出来的。稳健经营体现为以经济增加值的提高来衡量创造价值的增加, 实现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最大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 3) 创新发展。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同质性比较强, 业务要领先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以适应市场,适应客户不断发展的要求。
  同时, 转变观念要树立五种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各级银行领导都要有保持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意识, 以及对银行利益和员工利益高度负责的意识, 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 才能认真地思考问题, 积极想办法做好工作。
  二是客户意识。商业银行要围绕客户做业务, 无论是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 最终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展业务经营, 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赢得客户, 实现业务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是风险意识。商业银行经营的实质就是控制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每一项业务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 其次要考虑的是如何赚钱。只想赚钱而不考虑风险, 最终只有赔钱而不是赚钱。
  四是人才意识。要在全行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要创造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遇和条件, 要选贤任能, 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
  五是合规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既是经营的要求, 也是一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要完善制度, 严明纪律, 在全员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 通过制度机制约束员工的违规行为。
  2. 理顺体制
  理顺体制, 就是要在体制上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扁平化, 建立距阵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
  ( 1) 实行业务操作前、中、后台的分离, 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按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要求, 建立组织架构。
  ( 2) 实行业务流程化处理, 合理设计操作流程;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业务产品以及风险可控程度, 设置业务操作流程。
  ( 3) 以客户为中心, 按客户类型实行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 整合业务资源, 综合经营服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 完善机制
  完善机制, 就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完善机制来促进和协调各项业务的发展。包括:
  ( 1) 建立分机构、分部门、分个人、分产品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 做到核算精细化;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思想, 强调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 强调部门间、同志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
  ( 2)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在全行建立起岗位竞聘平台, 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让那些努力工作、勤于思考、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新人得到发展, 实现自身的价值。
  ( 3) 建立风险预警和调控机制。如建立信贷资产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4. 重点业务发展
  重点业务发展是指在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当前要突出发展的业务。包括:
  ( 1) 个人业务, 包括牡丹卡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是一个最广阔、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市场。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要通过创新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综合服务以及灵活便捷的服务。
  ( 2) 银行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扩大离柜业务, 不仅可以节约和费用, 最主要的是可以使银行金融服务得到延伸, 并提供24 小时服务; 同时,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可以促进个人金融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产品等业务的发展。
  ( 3) 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银行利用金融服务的优势, 担任投顾问, 为客户出主意, 提供增值服务, 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 4) 结算业务, 包括现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它既是传统业务( 结算服务) , 也是新兴业务( 现金管理) ,是银行基本的经营功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始终是银行不断追求的创新目标。
  ( 5) 票据业务。信贷资产业务票据化, 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如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发展, 适应客户新的融资方式, 积极发展票据业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5. 队伍建设
  要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在于人的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选人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 完善考核机制, 合理分配绩效收入; 优化人员结构, 加强学习培训, 合理使用; 实行竞聘上岗, 做到选贤任能。

上一篇:论商业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