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风险导向的程序和实施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1.风险识别程序。风险识别是一个渐进、持续、制度性的工作。是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商业的经营随时都在变化,各种风险随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但要重点识别那些目前还没有遇到、又具有一定潜在威胁的风险。寻找风险源,这也是风险识别的重要工作。
2.风险评估程序。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后果进行定性估计或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精算等方面的知识,对风险损失的频率和幅度进行估计和预测。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性工作,也是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
3.风险控制测试程序。测试程序主要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认为必要或决定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执行该程序。如果认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审计人员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4.风险评价程序。指根据相关标准衡量风险。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或选择处理的方法和可接受的程度。风险评价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风险认识水平的阶段性及风险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需要对风险处理技术定期检查、修正。以保证处理技术的最佳效果。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可用图3—1所示模型表示。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风险导向审计的常用方法有评估(risk assess)、分析性程序(analyircalprocedure)、控制测试(testsofcontro1)、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substanitvetestoftransaction)等。根据审计目标。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可以有效地选择和控制程序的实施
1.程序的实施应由审计人员主动控制。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审计被审计银行提供的资料及重要的审计证据,而重要审计程序由被审计行控制,没有实施自己的审计程序并收集取得审计证据,则审计人员易落入被审计银行造假的“陷阱”之中。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内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内审中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随时了解异常、非常规事项并及时做出积极反应,经过初次评估控制风险一再次评估控制风险一最终评估控制风险.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异常事项的出现,不断修改审计程序,补充审计证据,直到足以支持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3.对审计证据的审慎分析。取得审计证据只是审计人员审计的一种手段。内控审计人员必须对取得的证据进行审慎分析,判断其来源是否可靠、证据是否真实并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4运用专业判断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也是审计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施专业判断的过程。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都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被审银行的总体特征选择抽样的方法并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如果只收集证据而不实施必要的专业判断,就不能称之为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