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资本约束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

2013-11-02 01:0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析资本约束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资本约束 商业 方式 转

    关键词:资本约束 商业 方式 转变

    论文摘要:资本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研究的热点课题。2009年以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扩张过快,资本耗费过大,监管部门对资本的监管不断升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底线,扩大了资本覆盖范围,更新了监管方式,收窄了补充资本的渠道。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循序渐进地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包括: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加决发展中间业务,推动创新;强化风险控制,降低经营风险;深化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节约型发展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本金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虽然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是,贷款扩张快、资本耗费大一直是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中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后,中国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贷款扩张过快,资本耗费太大。特别是2009年,为支持“保增长”,中国商业银行又投放了天量贷款,全年新增贷款达到了创纪录的9.59万亿元,贷款增速达32.8% ,直接导致中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8年底的12%下降到了2009年底的11.4%。不仅如此,还从以下两个方面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一是过多、过快的贷款投放埋下了贷款质量下降的隐患,或将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增加资本占用并影响资本补给;二是贷款投放的惯性作用将难以在短期内遏制_为防止存量贷款的质量恶化,商业银行很难迅速退出已投放的贷款项目,必须继续保持较快的贷款投放速度。根据有关研究,未来二至三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每年还将会新增贷款6万亿一8万亿元。即便是维持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也需要每年补充资本金5 000亿元-6 000亿元,资本不足是商业银行不得不直面的严峻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监管部门对资本的监管不断升级,资本监管的国际标准也将更加严格。可以说,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全方位、全天候的资本监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监管部门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2009年,银监会要求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0%和11%。并且,巴塞尔委员会也在针对金融危机暴露的监管缺陷重新确立更高的资本监管标准。二是扩大了资本覆盖范围。为了亡羊补牢,巴塞尔委员会正在对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进行根本性改革,这包括:把交易业务、资产化业务、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都纳人覆盖范围,以期提高捕捉风险的能力;建立反周期超额资本监管框架,弱化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对大型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防范“树大不易倒”的风险等等。三是更新了监管方式。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行了动态资本和动态拨备的资本监管方式,2010年1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进一步细化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资本监管常态化。巴塞尔委员会也将提高资本监管工具的质量,强化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四是收窄了补充资本的渠道。2009年10月,银监会出台了哎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从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银行间次级债要全部从附属资本中扣除,促使次级债发行利率走高,加大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与历史原因、经济等有密切关系,也与其经营管理方式有直接关系,例如:资本耗费大的贷款业务增速迅猛,资产结构不够合理;盖利渠道单一,中间业务占比很低;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严重;风险控制手段薄弱;资本配置不合理等等。在资本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紧箍咒”是压力也是动力,商业银行应针对性的对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循环渐进地转变经营管理方式。

    (一)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

    受资金需求旺盛、间接不发达、银行资金充裕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提升盈利能力在未来一个时期仍会是商业银行的主流选择。但是,面对资本趋紧的现状,以及今后利率化后利差将大幅收缩的趋势,商业银行应加强资本管理,逐步压缩高资本消耗的资产业务,拓展低资本消耗的资产业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积极压缩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的公司批发业务;尽力争取符合规定的质押或担保方式,增加风险缓释量。现有风险资产计算办法规定:“有质押、担保方式的贷款”可享有与质押物或保证人相同的优惠风险权重,风险缓释对降低风险资产比例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建议增加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占比,比如:中央政府的企业贷款或其担保的贷款(风险权重50% )、存单质押贷款(风险权重0%)、银票贴现(风险权重20%)和中央政府投资的公共企业开出的商票贴现(风险权重50%)等,完善高风险贷款的退出机制,从而减少资本占用。

上一篇:浅谈美国金融危机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