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4)

2013-11-19 01:05
导读:三、如何构建完善的商业风险体系 (一)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 积极培育成熟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促进商业银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

三、如何构建完善的商业风险体系

(一)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

积极培育成熟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促进商业银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确立牢固的风险管理理念,有鲜明的风险管理主题,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次要坚持人本观念,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在每个机构和每位员工心中扎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再次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技能和水平;最后,要注重工具创新,强调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二)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是从制订和完善制度出发,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性。首先,要适时废除过时的有关制度,对新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其次,要防止前后重复,让基层执行者无所适从。再次,要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时候、任何层次上都不得有特权化阶层。最后,要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各级要严格执行制度,充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不可抗拒性。二是建立权力监控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内部控制对银行员工的约束力会随着职位的升高而减弱,表面化的集体决策制度,看上去是降低了决策的风险,实则缺乏责任控制,易使权力失控。责任牵制是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责任,才能使当权者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力,实现相互之间横向与纵向的有效控制。

(三)建立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重要业务,也是银行取得最大利润的业务,其面临的风险也是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1.强化贷款防范风险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信贷的审贷分离机制,将贷款的审查与批准分开,相互牵制,形成贷款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建立权责结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完善贷款管理责任制。

2.设定定性考核指标,搞好贷前工作。银行在贷前应由专业人员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资金结构、效益、企业的发展前景等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进行审查,以明确企业的资信程度、偿还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贷款。

3.选择适当的贷款方式。对新发放的贷款,采用适当的贷款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的风险,要全面地实行抵押、质押、保证贷款,尽量少或者不发放信用贷款,对已经发放的旧贷款逐步进行补人完善抵押、担保手续。

4.跟踪、监测贷款的使用情况。要根据贷款的额度、方式、风险程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测贷款的使用情况。

5.加强对贷款的收贷工作。对于已经到期的贷款,银行应主动从借款人的账户中扣除。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呆滞、呆账贷款要实行专户管理、定期催收,还要采取债权保全措施,依法清收。对于保证贷款,应主动在保证企业一位账户中扣收或向他行办理无条件委托收款,最大限度地收回贷款本金。

6.实行贷款损失补偿机制。银行对于一些已发生的数额较小的贷款损失,可以直接摊人经营。对那些数额较大的贷款损失,银行应建立隐性储备,适当提高每年利润中提取的贷款风险基金,来冲销数额较大的贷款损失。

上一篇: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