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加强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2)

2013-12-17 01:00
导读:3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3.1 健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解决代理问题,保护出资者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条

  
  3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3.1 健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解决代理问题,保护出资者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当前要健全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推动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条中的缺陷,强化交易过程中的产权约束;第二,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性,建立董事问责制。董事要以保护广大存款人和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履行好诚信职责和看管职责;第三,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明确制定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工作职责边界和监事会独立议事的议程,在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有交叉的地方,应制定规则加以引导;警惕和防范股东关联交易风险,特别要对非金融类股东与银行的关联交易严格监管;第四,合理划分银行组织机构层次,改变银行过去的“科层机构”或“官僚性组织”形式,逐步实行扁平化,减少委托代理的层次,变过去的多极管理、一级经营为一级管理、多极经营。
  3.2 强化银行内控制度
  要实现稳健经营、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必须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营运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管系统有机统一起来,具体而言:第一,建立和完善对各项经营活动不同环节的控制制度。银行应该把各项业务活动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并设立不同的岗位,由不同的人负责办理,这样可以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第二,建立独立的、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各银行要建立只对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地位独立、监管权威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管理职能并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银行还要把内部审计检查制度和非现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覆盖面,对银行内控制度的总体有效性进行连续性监管;第三,完善银行的内控。银行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能够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这样通过与管理、激励和约束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人”的问题。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3 建立金融产品风险预警系统
  银行风险管理是控制金融体系风险的基础,应充分评估金融全球化影响的深度和联动效应,对的应用和推广作辩证分析。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银行要加快基础建设,注意内部机制的完善,努力提升金融创新的水平。完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注重分析跟踪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严密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传导和风险分散机制与渠道,推进银行风险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风险为本的监管能力与监管水平。关注单一产品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防止单一产品的非系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变,加强金融产品的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提升金融产品的风险管控能力。注重“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夯实“虚拟经济”的发展基础,推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G.切凯蒂.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7-325.
  [2]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5-128.

上一篇:内控建设和信贷退出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