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加强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2013-12-17 01: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加强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内部控制 资本充足率 公司治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 资本充足率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全球业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银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我国银行业整体脆弱,要借鉴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加强健全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危机之所以如此普遍和严重,尽管和金融的剧烈变化等外因有关,但银行内部不善和内部控制力不强等内因是造成银行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1 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
  
  我国银行业也逐渐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巴塞尔颁布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认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确保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通过实施银行内部控制,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1 银行业的整体赢利水平提高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银行业也想方设法地缩减自己的运行、扩大自己的业务种类进而提高自己的赢利水平。2007年,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4467亿元;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从结构来看,净利息收入、收益和手续费收入是收入构成的三个主要部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2 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我国银行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数目大幅提高,截至2008年共有175家银行达到了这个规定。同时我国银行还加快了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年底,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6.2%,比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主要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6.7%,比年初下降0.79个百分点。为了提高我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我国的监管机构一直要求银行做好不良贷款的拨备工作,截至2007年年底,主要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5375亿元,比年初增加75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39.2%,比年初提高5.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

  2 银行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不健全
  由于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间还不长,对它的认识还不足,没有把内部控制当做是一种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反映到银行业的内部组织架构上就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往往靠几个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这几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由于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侧重点不同,他们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协调和配合,这就使整个银行的内控目标难以统一,难以达到预期的经营和控制效果;第二,由于我国的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的管理结构,总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在一些基层分行得不到全面的落实,部分分行存在内部控制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2.2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的缺陷也影响了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查部门由本级行行长直接领导,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其职能不能独立,难以对领导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稽查的范围狭窄、周期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些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检查作用;第二,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一般是“控下不控上”,这就使银行内部长官意志严重,业务的审批和授权随意性较大,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使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2.3 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技术基础薄弱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受到利益的驱动会把发展新业务、开拓市场与加强内部控制对立起来,造成银行工作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情况,其结果必然是银行的内部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贷款评级分类细化不够,分类界限过于模糊,各个评级级别没有与特定的违约概率或违约损失率相映射,主观因素对分类结果影响较大,评级级别也较少,贷款评级仅五级,而国外先进银行早已实施十级甚至更精细的分类;不少银行的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审贷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上一篇:内控建设和信贷退出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