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比例约束及风险控制分析(2)
2014-03-03 01:14
导读:综上所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的总体绩效水平是比较好的,虽然有个别基金的绩效在同类型基金中间垫底,但多数基金的绩效水
综上所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的总体绩效水平是比较好的,虽然有个别基金的绩效在同类型基金中间垫底,但多数基金的绩效水平属于同类型基金中的中上游。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两年基础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方的风险管理意识。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在国外运作了较长时间的投资工具,国外的很多专业投资机构对于运作证券投资基金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风险控制意识。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外方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加之这两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以跌势为主,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在投资运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组合管理技术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也是他们取得良好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本质上是一种组合运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方有着数10年的积累,再加上各种量化的投资技术,使得组合投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地贯彻,并且还会根据具体的市场行情予以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其实,并不是风险越高的领域越要限制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关键是要做好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我们来看投资风险最高的风险投资领域,20世纪7、80年代以来,随着风险投资的不断兴起,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介入风险投资领域。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美国,1991年有42%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1997年也有40%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英国的寿险公司投资于高风险产业的资金在1994年达到了4亿英镑,占英国对该产业投资总额的13%。到1997年,投资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迅速增长到12亿英镑,占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总额的17%。我国的台湾地区也从1994年起开始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但规定保险公司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风险创业公司资本额的25%或1亿元。风险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开始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吴九红、曾开华、赵旭的《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一文也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参考。作者运用简化的Gorton&Winton模型(1997,1998)分析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是经营性行业,其投资职能与其他行业资金的投资职能类似,是增加企业资产的基本手段,因为资金运用不善而使企业倒闭虽然会带来保险业的不稳定,但因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远大于因保险企业倒闭而损失的福利,因此放宽保险资金运用约束是必然选择。由于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资产性质、资金来源与运用类似于银行业,在目前整个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补贴较高的背景下,合理限制是必要的。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保险企业资金运用不安全导致的保险企业不稳定和效率低的双重问题。保险企业不稳定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不良投资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保险企业的逐利性驱使其违规经营而选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而政府对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补贴是保险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补贴是为了防止低风险、低收益项目亏损,保险企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即使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效率高也不愿意向其投资,因此目前过多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没有必要。根据上述分析,保险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必要害怕保险企业倒闭而
放松市场准入政策,打破国有保险企业垄断局面,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形成强有力的保险企业退出机制,将经营不稳健以及无效率的保险企业淘汰出保险业,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对保险业来说并不是不安全不稳定,相反,从长远看它能提高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效率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孙曙伟,王刚.关于保险资金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的若干思考[J].投资金融,2004,(9).
[2]吴九红,曾开华,赵旭.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
[3]吴晓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3).
[4]朱俊生,尹中立,庹国柱.保险资金投资股市讨论的五个误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EB/OL].www.circ.gov.cn.
[6]慧聪网[EB/OL].www.hc360.com.
[7]IT经理世界[EB/OL].www.ceocio.com.cn.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